发布时间:2018-11-28 13:50:42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8月24日,已完成上线品种生产企业选择配送企业工作的跨区域联采方广东省肇庆市在深圳GPO平台启动公立医疗机构配送关系确认及报量等工作流程,广东药品GPO采购再上台阶。
近日,有消息源透露,备受业界关注的广州GPO也将脱靴落地。自从广州市人社局两个月前对外发布《广州地区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试行办法(意见稿)》后,广州GPO采购引起行业震动。目前广州GPO药品综合监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药事专家组也已编制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等采购操作手册和独立的采购目录,不久将公布试行办法,并计划于10月1日起实施。记者了解到,今年底,广东省还将有惠州、珠海等超过10个城市加入深圳GPO平台。目前国内还有多个省市与深圳GPO平台沟通试点合作。继上海之后,广东省将形成省平台、深圳、广州GPO采购平台“三足鼎立”之势。业界关心的不仅是采购方案本身,更关心平台间的衔接。
进目录至关重要
尽管最先探索药品GPO采购模式的上海身处风口浪尖,完成了整改,但运行至今只采购了三批次药品。广东省则更为严谨活跃,按规划广州GPO模式实行直接挂网采购、集团谈判采购(含第三方集团谈判、医保部门集团谈判、医疗机构自主谈判)、竞价采购、备案采购。前两种以全国各省份最低中标价为入市价,医保部门集团谈判、竞价采购以全国各省份最低中标价的98%与广州药品集团采购平台上一采购周期成交价两者间的低值作入市价。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第三方谈判品种,将由医保经办机构委托药品经营企业开展集团谈判采购,并以招标方式委托不少于3家药品经营企业对第三方谈判品种进行集团谈判采购与配送。在上海GPO谈判中,厂家可授权药品经营企业与采购方进行供应链分摊及价格谈判。总之,经营企业将介入谈判。
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战彪称,GPO采购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毕竟各地采购目录大幅缩小,腾出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能挤进目录,对企业的产品销量及医院渠道的开发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如以前单个医院分别去开发,成本很高,而集团联采有利于医院开发并实现上量。
“但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能力挤进采购目录。”罗战彪直言,从他们参与的深圳GPO采购来看,通用名品种通过比价必然降价明显,而独家、专利品种基本都是参照省标价格进目录的。现在有些地市加入深圳采购目录,对销量大或有医院渠道基础的产品进采购目录是有利的,但对新产品而言,挤进采购目录至关重要。目前他们也有2个新品种正在全力冲刺。
记者注意到,广州也在编制采购目录,但有别于深圳目录。有市场人士称,该目录颇有福建模式的影子。另外,不管是GPO还是医联体或联采,解决了厂家应对多头配送的问题,配送效率更高,成本会降低,只要药品配送费用合理,资金回笼有保障,工商企业也会抱得更紧。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GPO将一边克服垄断风险,一边在药品集中采购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平台对接把控风险
广东从首创“阳光采购”到“药交所模式”,一直处于改革第一阵营。但就算如此,在2015年安徽创造性地开展“16+1”带量采购、福建九标第一个实现省级入围、片区确标时,广东仍坚持药交所模式,并未开展分类的碎片化招标。直到深圳GPO横空出世才打破了广东药品集采固定的格局。广州采购办法则标志着广东即将步入新一轮“多元化”采购实施阶段。
某大型制药企业营销副总裁高红星告诉记者:“GPO模式让很多企业有不少困惑,至少目前省平台和区域平台都在运行,这实际上既增加了企业很大的招投标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政策性风险。”
此次广州药品集团采购,由医保介入管理药品采购、流通、使用、支付各环节,在药品采购方面实行基于分组竞价或集中谈判方式的集团采购,探索委托第三方统一采购,在国家医保局统一管理的背景下,恐怕未来会成为药采的一个方向。但执行GPO后,“两票制”很难落地,至少有三票,厂家就会成本大增。广东省平台还有多大价值?地区招标会代替省标?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监察专员赖诗卿日前透露,在做好国家到省级集中采购的同时,也要规范GPO采购和带量采购、鼓励区域采购联盟及严格药品购销合同管理,按时配送,按时结算。
“对于偏重金额排名靠前、金额排名+独家品种、重点监控品种,按药品属性分类联合采购有一定的市场逻辑。”但高红星直言,广东探索GPO模式大多是参照深圳的思路,而深圳的采购目录本身就在动态调整,若其他地方效仿,采购目录的制定和价格体系的建立都是滞后的,这会造成竞争不充分,其他产品的机会难以保障,同时也没法做到因地制宜。此外,GPO还有一个争议热点,就是如何真正执行落实好“两票制”以及在招标过程中有效落实一致性评价政策。
对此,罗战彪表示:“药品招采碎片化或将成为趋势之一,这会增加企业的准入成本,且各地采购目录不同,数量缩小,很多药品会选择性退出市场。尽管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都是降价,但GPO平台怎么与省标对接是现实考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