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2 16:57:36作者:虞国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GPO为药品集采分销平台,一般情况下是以政府主导的医疗集采机构为开放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全省统一价格,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以供应链的方式缩短库存周期,加快资金周转,从而达到全面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目前,我国各省市对于医院品种、基低药品种都实行了竞标、开标的流程,一些省份的各地市也出台了本市的招标细则,对厂家的价格体系提出了很大挑战,原因就是生产厂家没有那么多精力也无法在所有地方统一价格,部分厂家迫不得已放弃在某些地区的中标机会。作为生产厂家,是非常希望有企业的产品在某一个省从一个渠道统一出货、销售,这样也有助于企业控制销售价格,不会出现传统销售上的“窜货”,从而确保产品在某地区销售的稳步上量。
如今,从广东深圳开始试点的GPO有了延伸之势——由广州市人社局等牵头,将在广州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平台上对所有公立医院所需药品经过省集中采购,公开议价,量价集合。通过这个采购平台,根据所有公立医院对药品的需求,在全省所有中标的药品进行筛选、汇总,实行统一采购。再依据各家医院每个月对每个产品的需求量,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支持下,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测算产品的月周转率,进行定时、定点配送,既不断货也不压货,提高资金运转率,进而降低生产厂家和商业配送公司的运营成本。据悉,此次发布的《广州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试行办法》自2018年10月1日实施,有效期为3年。
类GPO尝试早有苗头
GPO模式拟在广东省的再推进,开启了GPO模式在中国医药商业从传统的一家家采购、配送、结算到通过省级GPO平台进行全品种、全方位的集中采购,再有计划、有目的地分销或配送到每家医疗机构的过程。
笔者发现,早在几年前,有些省份已在尝试类似GPO的模式。部分有条件的商业公司自主开发软件,通过自己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和良好而有广泛的终端网络,联合众多的生产厂家,集中采购一些品种实行联采分销的方法,统一配送到全省自己所能辐射到的终端客户。这或可看作GPO在中国运作的雏形,虽然不成熟,也没走多元化,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得到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医药企业的配合与支持,但毕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也摸索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广州借助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平台全面开启GPO模式,标志着药品销售有望逐步走向规范、统一、标准化、集团化。当然,在集采分销过程中,建议可以采用以一家大型医药商业公司为主导,再联合2~3家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共同完成一个省的药品配送。因为目前可能还没有哪家医药商业公司能把一个省所有的医疗机构和终端客户都覆盖到。况且,绝对的垄断不利于医药商业发展,也不利于对医药终端的配送,同样不利于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及早适应,静待经验积累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他们想通过省级GPO模式,在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销售平台上提高产品销售的集中度,加快产品库存与资金流的周转率,从而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通过省级平台的集采分销,减少商业公司之间拿厂家品种的进行价格竞争,在同一个省内保持价格的统一性、合理性,保全生产厂家一定的毛利。还想通过GPO模式,维持一个省内产品中标的一致性,不再出现各地之间同种产品中标的差异性。业界都希望所有的产品放到省内同一个采购与分销到平台上,从而减少生产厂家多头供货、多处分销、多头结算的繁琐流程。
医药流通企业方面,则想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建立辐射全省的终端渠道,提升配送的集中度,力争取得集采分销的资格,从而在GPO平台上分得一份羹。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数量现在还是很多,为了争夺配送权,不惜在价格上拼得你死我活,谁都没有多大的利润,在竞争形式上也不惜手段与代价。业界当然希望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公开、公正、公平的集采分销平台,给所有医药流通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
无论是药品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对上海、深圳及即将推行的广州药品集团集采平台都抱有新期待。但是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GPO模式能否在这些城市或省份健康有序地大面积开展还拭目以待,毕竟它是新生事物,前人没有相对成功的经验,后来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出现矛盾而需要补充的各项政策。
事情要做好,天上却不会掉馅饼。只有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多方配合、协调,才能把正在进行中的GPO模式有条不紊地做得让所有人都满意。当然,集中采购最根本的是价格的合理性,生产企业最担心的问题恐怕是,一旦实行GPO,如果各省的主导商业公司过于强势,通过带量集采全面掌握配送的话语权,那就可能挤压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
担忧归担忧,行业总会朝前进步,机遇总与挑战并存,相信办法也总比困难多,GPO模式一定会是今后药品销售的大趋势。在政府多部门的支持下,希望这步棋能走稳走妥,让业界在省级招采平台之外看到更多元化、能平衡各方利益的新尝试。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