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生职称评定 或可换个方式

发布时间:2018-11-22 15:41:04作者:贺昊(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毋庸置疑,医生职称评定可以弥合医患信息不对称,还可以激励医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然而,受制于医生本身的效率边界以及医生群体培养不易,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入竞争,可能助推服务价格上涨。


“鲍莫尔成本病”假说


作为服务业,医疗行业必然遵循服务业的经济属性。在服务业效率问题上,有个著名的假说,即鲍莫尔成本病。

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提出,经济活动的技术结构是决定生产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为此他构建了两个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模型假设制造业中,劳动是中间产品,劳动起到初级作用,技术创新使得生产中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并且能提升该部门产品的质量;而服务业中,劳动是最终产品,劳动力投入的多少决定了该部门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将制造业部门称为“进步”部门,劳动生产率以恒定的速度增长,而服务业部门称为“停滞”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变,就意味着其不具备规模效应,不支持集聚效应。

这一点从各类服务业的运营态势上均可以看出。比如,某一个时间段内餐厅只能接待这么些人,就餐的人多了,只能在门外排队等候。即便物质条件、硬件可以增加,比如增加餐台、餐具等,因为厨师人数已经无法改变,要保证品质,只能增加顾客的等待时间,或者是全体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加长,又或者提高就餐价格,减少顾客数量。显然,服务行业集聚效应的出现,带来的是全体福利的降低。

那么,如果加入职称呢?比如米其林星厨,职称代入的结果就是形成品牌效应,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必然会带来集聚,就像如今的大医院一样。更优的选择是提高价格,但这是非公益性服务业的运营逻辑或商业模式。在具有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上,显然存在逻辑悖论——集聚效应的后果是推升了价格,价格的提高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全覆盖,不利于公益性本质的体现。


职称评定

或与公益性本质冲突


所谓公益性医疗服务,其特点就是可及性或者全覆盖,每一位顾客或患者,接受公益性医疗服务的机会是公平、均等的。至于是否接受,则在于顾客或患者的选择。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意味着其服务供给是扁平的、标准的、去差异化的,否则便会伤及顾客或患者获取医疗服务的公平和均等。

而医生的职称评定,显然将医疗服务供给人进行了差异化区隔,将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进行了排序,服务本身也就异质化了,这样就可能催生医疗服务里的集聚效应。对于医疗服务,患者只对“有资历的医生”敏感,对价格不敏感,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职称评定,就可能约束了患者的选择权,使其看似主动实则被动地聚集到了“有资历的医生”的周围。而这种集聚,在医生本身的服务效率无法提高的基础上,只能造成价格的迅速提升,通过价格的提升来筛选顾客,其后果是最大化满足了私益,而让公益受到了损害。若再加上职称评定上各种条款与医疗临床服务本身极弱的关联性,就使得这样的职称评定的本质偏向于区隔,而不是指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不会增加医疗服务的价值。再者,为了获取更高的职称,医生们还要花不少精力去撰写论文,一方面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服务患者的时间。在医生培养周期本就漫长的情况下,医疗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势必降低,顾客或患者的利益也将受损。


市场竞争助推医疗服务价格上涨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后果是供给的集中,借助学习效应和技术进步,则可能出现价格降低和产品覆盖面扩大。这一逻辑,正如鲍莫尔所言,在服务业里并不适用。其结果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服务业里,竞争越激烈,其可能的后果是价格上升得越厉害。尤其是医疗服务业,受制于医生本身的效率边界,以及医生群体培养的不容易,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入竞争,其后果就是服务价格的上涨。例如,美国这个医疗服务领域市场化最彻底、竞争最激烈的国度,其人均医疗服务费用世界第一。

虽然我国医疗行业没有市场化,行政管制十分严格,但由于行政管制而出现的职称评定及医院评级,也带来了市场竞争,加剧了顾客或患者的集聚效应,提高了所谓优秀者的服务价格。这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以降低服务质量来完成更多的服务,这不仅会降低顾客或患者的满意度,更主要的是浪费了医生应该在这些医疗实践中吸取的医学养分,丢失了提升自身医疗水平的机会。二是提升了整个医疗服务的价格水平。医疗服务领域价格是刚性的,优秀者的价格提升,并不会带来非优秀者价格的降低。如此往复循环,医疗服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