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生集团绕不开产业链渗透难题

发布时间:2018-11-21 17:39:46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进入2018年,近半数经工商注册的医生集团公司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停止运营成为“空壳”

医生集团绕不开产业链渗透难题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2018年1-5月全国医疗相关数据,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共有医院3.2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145个,民营医院19461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公立医院减少451个,民营医院增加2454个。与民营医疗蓬勃发展同步,医生集团作为民营和基层医院人才、文化提供商,在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成为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资本助力促使医生集团组织形态迅速壮大。然而,进入2018年,业内近半数经工商注册的医生集团公司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停止运营成为“空壳”,其中有何玄机?

考验商业软实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章节明确提出: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在政策文件首次使用“医生集团”名称,顶层设计颇具风向标意义。

医生集团是自由执业的一种形式,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发展民营医疗可以逐步平衡医疗资源,解决各层次人士就诊难的问题。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医生集团业态发展过快,规范缺失,监管不足,众多投机者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风险的积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潮涌动,面对医疗市场的逐步放开,不少医生尤其是大牌专家跃跃欲试,国家允许医生兼职创业极具诱惑力。”博济仁医医生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捷对记者表示,正是这种特殊的发展阶段,让试错成本极低,不少医疗专家认为机不可失,一些人不管有没有做好准备,迫切希望在体制外获得市场溢价,一旦遇到医生集团内部或外部困难,松散的组织很容易松懈甚至被放弃。

广东威尔医院联合医生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林子洪也有相似的看法,他坦言,医生集团已经进入服务和运营效率比拼的阶段,行业也在快速洗牌。“现有的医生集团已超过600家,有些拿不到融资资金链断裂死掉,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松散组织无法形成合力,有些凭借技术、资金与医疗资源实力,深耕医疗行业多年,顺势做一些合作创新的项目仍在发展。”

不难看出,医生集团虽然是医生资源资产证券化的最佳模式,且有助于加速个体临床诊疗技术的市场转化和价值流动,但医生集团和医药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包括形成融资保障、平台架构、运营管理以及多维度技术支持,才是市场普遍关注的核心。

如果医生集团机制在现今的医疗服务市场上链条能够打通,行业信任共识价值能被激活,必然会带动整个医药产业资源迸发出极大的活力。王捷指出,产业发展过程或长或短、或顺利或坎坷,肯定不是某一个医生、某一个医生集团可以左右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是否成熟,服务或产品能否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及终端客户的需求,最终能够体现壁垒的还是企业商业战略和文化层面的软实力。

资源融合仍待解

医生集团的企业身份注册制度如今已经不存在门槛,企业团体的总财富都是由每个加盟医生的个体创造并持续积累。正因如此,企业运行必须围绕统一的内部规则,但就医生集团现在所做的一些具体事务而言,还不能代表医生集团这个商业化的组织。

过去几年,一些医生集团的盈利主要来自签约平台的跨单位跨地区的诊疗服务行为,这相较于传统的“走穴”“飞刀”并没有体现出革命性的改变,从侧面也反映出成熟、可持续盈利模式仍不够明朗。另外,医生集团入驻的医疗共享平台,虽然短时间增加了入驻量,但医疗服务水平和流量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产业资源运营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医生集团现实运行多为依靠医疗技术或大牌医疗专家的资源壁垒取胜,没有建立起商业壁垒,也没有突破传统医疗服务方法的局限,而在如何以正确的姿势拥抱大健康做医疗服务创新,如何以拥有的医生资源技术渗透行业等重要领域产生外溢效应依然不足。

事实上,医药企业正在医生集团的这股创业浪潮中深度参与,益佰制药、恒康医疗、红日药业等均发起设立了医生集团。除此之外,更有复星医药、先声药业等药企以投资或参股方式涉足医生集团。

“难以保证临床处方独立性”是医药企业涉足医生集团最大的争议点。某中药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医药企业参与医生集团主要看中医生的处方权,这不仅考验医生集团模式的可复制性、标准化,也考验企业和医生集团双方对于商业的理解。“医疗专家的技术要有门槛,特别是某种独特性,别人不具备或基层比较欠缺的尤佳;医生集团的团队也不能只有纯医学专家,还需要有具备一定商业运营理念和管理思维的人才。”

显然,与传统临床服务不同,医生集团直接面对的不仅仅是“to C”的终端患者,还需要直接对接“to B”的产业链资源,当医疗服务渠道和核心资源的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医生集团的话语权无形中被削弱,需求驱动的医疗机构或医药企业,医生集团合作或运营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投入相匹配,就无法解决好商业路径、变现模式的开放性问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