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坦贸易持续扩大 投资非洲借道“坦”途

发布时间:2018-11-21 17:23:02作者:本报记者 胡睿 发自北京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嘉宾: 坦桑尼亚卫生部部长乌咪·瓦里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代表 桑爱玲 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 王勇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孟冬平

近日,本报记者在“中国-坦桑尼亚健康投资论坛”上获悉,2017年中非贸易额已实现25.11亿美元,国内从事对非医药商品出口的企业达7400多家,中国医疗产品逐渐成为非洲国家药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坦两国医药贸易额增至8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81%,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中国药企赴坦开展医药投资的步伐也逐步加快。

据悉,山东绿因药业、北京华立科泰已在坦桑尼亚投资设厂,并有国内资本在坦桑尼亚投资妇幼卫生用品生产等。由华方科泰、上海复星(桂林南药)和广州新南方自主研发的青蒿素类产品,也已成为非洲治疗疟疾的首推产品,在东非及部分疟疾高发国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

政府加大力度推进

坦桑尼亚卫生部部长乌咪·瓦里姆Hon.Ummy A.Mwalimu在会上表示,中国是坦桑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16年双边贸易额达38.8亿美元。中国也是坦桑尼亚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截止目前,约724家中国公司在坦进行了注册。

乌咪·瓦里姆表示,为大力推进药物、医疗器械本土化生产,坦桑尼亚药品监管部门在药物注册、生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助力外资企业到该国建厂。她指出,坦桑尼亚医药工业规模不大,农村地区很大程度依靠草药和当地传统疗法治病。“坦桑尼亚市场上80%的药物及100%的实验室试剂均依赖进口,总价值在1亿美元以上。现在全国的制药公司所生产的药物仅能满足坦桑尼亚20%的需求。计划到2025年实现50%的药品和医用设备在本地生产。”

大部分依靠进口

在药品进口方面,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代表桑爱玲 Sande Amakobe指出,2011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访华期间与中国方面发出了有关应对艾滋病的高层倡议。其中,中国支援非洲国家进行药品和医疗设施的本土化生产是重要议题。

有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非洲国家97%的药物都是依靠进口。桑爱玲表示,近年来坦桑尼亚积极号召实现药品本地化生产,驻华办也积极响应WHO“关于援助非洲实现本土化药物和医疗设施生产”的倡议。另外,规划署高度重视可持续性发展,非常支持各国药企在非洲注册生产。

投资非洲难题待解

据了解,目前直接投资非洲呈现较为明显的特点,投资大多分布在西非、东非,南北非相对发达区域数量少。整体投资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新建药厂为主,并购或其他行业项目少。制药投资为生产基础药物或中低端药品为主,生产的药品剂型较为单一。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受制于基础配套、企业自身能力等原因投资较少。

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王勇在会上透露,直接投资非洲还面临较多困难:第一,药企标准准入难题。出口药品面临国际认证准入门槛,本地投资面临各类批号和周边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器械类企业由于金融渠道缺失、远程售后服务难以保证导致市场丧失,如内外部金融工具缺失、售后维修网点和服务缺失、本地生产配套条件差。第三,医疗服务类项目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和有较强实力的、能够走出去的企业。第四,信息缺乏或不对称导致供需不匹配。第五,短期投机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第六,中国国内市场大,药企走进非洲的整体动力不足。第七,国际人才匮乏。

他建议,继续提升中非医药投资合作层次,支持建立泛非或非洲区域性药品标准。例如,参与“非洲药物管理协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继续加强与国际组织、非洲区域性组织和非洲国家政府的标准、认证协调。必要的时候建立中非医药合作“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并与非洲国家医药监管机构共享相关名单。搭建药品、医疗器械非洲售后服务平台,各企业共享服务,分担成本,解决售后服务问题。适时贴近市场,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市场策策略。

“还可以考虑投建非洲医疗物流中心,助力完善非洲医药供应链。探讨成立高规格非洲医药物流企业,支持中国医药在非洲的认证、推广、营销、配送等。”

多渠道纾困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企业对非的医药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上海医药、复星集团、天津医保、人福药业、深圳迈瑞、重庆三圣、深圳中联等国内有实力的优秀龙头企业纷纷驻足非洲市场,在多个非洲国家建厂或设立销售点,积极布局在非销售网络。虽然过程曲折,但中国企业正在为非洲的医疗市场不断注入资源和力量。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在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药企已有45个原料药、24个制剂、4个疫苗产品、3个IVD以及皮埋避孕药等已通过WHO预认证(WHO-PQ),近百个制剂品种获欧美上市文号,400多个原料药品种获欧美日等GMP认证,这为更多优质的中国医药产品进入非洲铺平了通路。 

孟冬平也指出,虽然中国药企对非投资始于很多年前,但不少企业折戟而归。“时至今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既需要充满信心,更要理性客观。与其他合作领域相比,中非在医药领域的合作仍面临不少问题,起步晚、规模小、影响力弱,更多以药品贸易为主,本地化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

她表示,下一阶段,医保商会将从多个方面破解中非医药合作所面临的难题。一是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盖茨基金、世卫组织合作建设“中非医药合作服务平台”,组织企业访问非洲、参加展会。二是为企业赴非业务开展提供政策咨询。三是充分发挥商会的政策和行业协调力,与非盟、WHO非洲办公室、南非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医药卫生机构建立工作联系,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协助解决赴非投资遇到的实际问题。

“随着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传染性疾病NCD,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日益困扰民众健康。在高度依赖进口的坦桑医疗市场,中国药品占比大约为10%,在疟疾治疗领域的ACT市场占据20%。从中国制药在全球市场供应链的布局和份额看,这个份额还不高。坦桑尼亚的整体营商环境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对该国医药市场是比较看好的。”孟冬平表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