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企人均销售收入大比拼!抗癌药回报高

发布时间:2018-11-21 16:06:04来源:医药经济报

如果想要了解抗癌药的回报如何,从制药企业的“人均销售收入”这一指标上可见一斑。过去十年,在专注于抗癌药研发的大型制药企业中,这一指标有显著的提升。

在这个指标上,全球制药巨头的表现各有不同。当然,这只是衡量药品生产率水平的指标之一。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因大幅裁员,大幅提高了人均销售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的人均销售收入并不只是简单看数字上的对比,即使是属于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公司业务结构和战略重心通常有较大差别,可能会对员工数量等摇摆因素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综合性健康产品供应商强生(Johnson &Johnson)与专注于药物研发的艾伯维(Abbvie)在这一指标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大型制药公司已从传统制药和成熟市场中逐渐撤出,但那些专注于普通药物的公司,其销售队伍往往会比专科药企更庞大。

例如,由于受到Plavix和Pravacholfell等重磅一线疗法面临仿制药市场冲击的影响,百时美施贵宝过去10年裁员幅度领衔制药巨头。近几年该公司也几乎没有任何能够促进员工数量大规模增长的并购交易,因此其员工人均销售收入的提高不能仅仅归因于近年来该公司对肿瘤免疫药物研发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默沙东(Merck)和罗氏(Roche)这两家在抗癌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人均销售收入在过去10年也有所提高。

不过,并非所有大型制药公司都是如此。过去10年,赛诺菲(Sanofi)、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经历了专利悬崖带来的巨大影响,员工人均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不过,其并没有按销售额下降的比例裁员。

有趣的是,各大制药巨头的员工人数近年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尽管人们一直在谈论外包研发业务和精简销售队伍,但这些趋势并没有造成员工数量的大幅变化,至少在过去5年是如此。

而且,尽管大型制药公司去年共裁员5.55万人,但相较于其总计拥有的近1亿员工,这一裁员幅度仍旧不大。这些公司都是超大雇主,要提高员工人均销售收入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或许,管理层会优先考虑改善新药发现的措施来最终提振销售。近年来,无论是药物研发还是商业化,肿瘤和免疫学领域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突破。这也解释了像默沙东和罗氏这样的公司在人均销售水平上表现十分出色的原因。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假定加强管理可以提高员工人均销售比率的前提下。许多人并未重视这一前提,但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跟踪公司业绩或同行业群体进行比较的投资者来说,这一点是重要且有用的。

然而,很难说企业是不是不应该努力提高这一比例,尤其是在美国制药市场发展趋向艰难的情况下。这对于员工来说可能是不利的,因其可能带来更多的裁员行动。

编译/吴颖仪

来源/EP Vantage

TIM图片20181121160834.jpg

TIM图片20181121160838.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