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0 17:26:29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只有中医走向世界 中药才会国际化
11月5-7日,科技部官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2018年度申报举行答辩评审。记者注意到,中药配伍复方治疗理论研究,中风、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中药资源合成生物学研究以及中药剂型设计与辅料筛选评价技术研究等项目即将驶入“赛车道”。此前一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然而,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终端中成药销售额为1625亿元,增长率为1.67%,中成药市场增长疲软,多个产品销售增长出现下滑,中医药亟待通过现代化研究增加新内涵。用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的话说,“当下中医药研究应以现代研究为基础,回归本源。”他在2018中国国际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指出,同质化代替个性化是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关键痛点。
创新中药研发模式
有中药领域专家直言,“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能促进传统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和创新,前景非常广阔,但目前仍缺少成果。”
对此,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娇教授在中医药康博会上称:“临床治疗不应分中西医,只有最佳治疗方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她发现患者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并存。目前糖脂代谢病的主流药是化药,机理清楚起效快,但存在作用靶点相对单一、肝肾损害等问题;中成药对病因病机认识未能跟上疾病谱的改变等因素制约了中医整体观、多靶点等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中药研发亟待系统模式创新。
郭娇的团队建立了“理论-临床-药效-机制-药学-临床”创新中药系统研发模式,并研制了以“复方贞术调脂胶囊”为代表的创新中药6个,运用网络药理学、高通量筛选、系统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手段,及定向药效筛选体系,从整体、细胞、分子多层次、多环节阐明创新中药多靶点、整体、异病同治的作用优势与特色,还克服了肝肾损害等不足。“二次开发的脑心清片、绞股蓝总甙片等品种累计新增销售16亿元,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她认为,中医药须复合辩证地看待,创新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以岭药业刚发布的财报佐证了这一点:其专利产品通心络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收入均占到公司主营收入的85%以上,且这些主力产品均是其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创新催生的成果。
然而,面对“中医毁于中药”的担忧,如何规避同方不同效的现实考验?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辉表示:“从制药的角度讲,要运用大数据加强中医与中药的协同,香雪建立的智慧物联中药配制中心,是国内首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处方配置平台,创新性地导入药品GMP标准管理,搭建全程可追溯的精准中医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医生诊断、开方审核、中药配制、冷链物流等联动的个性化诊疗服务。”
日前,藿香正气液涨价,而济川药业持续盈利能力较强,但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或将聚焦在研发能力上,并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引擎。
中医走向世界 中药自然国际化
近日,美国的一项法案让不少大洋彼岸的中国朋友兴奋不已。据称,美国将大力寻找治疗疼痛的替代性药物和疗法,遏制阿片类止痛药物在美国泛滥,而在具体举措上,该法案将针灸、医疗按摩等列入待评估的替代性疗法。
美国针灸师、世中联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欧阳珊婷表示:“在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与中药主要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三种关系,中国针灸得到美国官方认可,并成为保险支付的疼痛替代疗法之一,也就是说,针灸等传统中医药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主流市场。”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传播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指出:“中风后吞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品质的重要原因,而针灸不是简单的物理刺激,正确施针是科学问题。”
石学敏以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为例,“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针刺风池、完骨、翳风以开窍启闭,具有严格规范手法量学操作的通关利窍针刺法,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针刺法用于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28天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可建立国际标准。”
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我们研制了抗病毒口服液、清肝利胆口服液等新药,建立以‘现代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中药集成创新系统,使成分复杂的中药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中医走向世界,中药才会自然国际化。”王永辉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