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允许便利店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藏两大不解之谜

发布时间:2018-11-19 19:14:47作者:秦银兵来源:医药经济报

允许便利店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藏两大不解之谜


近日,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包含19项促进便利店发展的创新措施。其中,“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引发行业热议,一时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本文试图寻根逐源厘清政策出台的背后逻辑,以期引起行业从业者的一些思考。


[解谜一]  为什么要发展便利店

  

1.更贴近消费终端,驱动消费增长

便利店业态是中国零售市场上目前增速最可观的领域。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便利店快消品消费额占城镇零售渠道的约4%。作为最贴近销售者生活的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是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优秀载体。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增速23%,市场超过10万家门店,销售额达1900亿元,开店数及同店销售双增长。

消费升级成为“新零售”原始的资金推动,且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消费者对于便利的偏好程度,其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便利店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2.线下门店深入布局助力线上电商供应水平,符合电商发展战略

当下所定义的“新零售”应具备三大特征,即消费体验、数字化、多元业态。然而,无论电商技术和方法如何先进,总离不开“最后一公里”供应的朴素需求,阿里巴巴加速线下收割,京东的“无界零售”,以及腾讯参投永辉,除了融合还是融合。

电商完美的方案,高效的分配,但想要提高配送速度这个终极目标,就得无限接近终端客户,便利店以其网络覆盖深入、精选SKU商品坪效更高、便捷的服务以及数据驱动运营等特征,无疑成为线上资源快速导入的优质实体。

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争相布局实体零售使其渠道进一步下沉,足以印证这一战略部署。2018年,天猫计划打造1万家天猫小店,再如京东与万家农村便利店合作对其进行改造,与此同时,我国无人便利店的探索如火如荼。可以预料,在“新零售”背景下,新一轮便利店布局需求将会出现井喷。

3.补位取消社区药房后的购药需求

社区药房作为医院药房的“另一半”,集中存在于各大小社区,承接着患者处方和就近取药的功能。然而为促进医药分家的步伐,提高零售药店的处方承接功能,早在2017年4月北京医改就开展了取消社区药房的试点,与此匹配的增加医保药店10倍的覆盖,希望药店能“接力”。

事实上,截至2018年11月1日,北京市医保定点药店数量并不多。北京市人社局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仅有医保定点药店454家,数量上远远落后于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

众所周知,成为医保定点药店无论从渠道地位还是客流上都将带来可观的利益产出。俗话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毫不夸张地讲,一旦成为医保定点药店,“亏损”这个字眼就不在担忧的范畴了。医保定点药店覆盖率高低主要受消费市场利润空间以及申请医保定点药店政策门槛的影响,造成前者利润空间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处方外流的执行力度(亦有政策因素)以及高额的成本支出(包括房租、水电、人员工资),这两大影响因素造成很多零售连锁药品企业不敢大面积高渗透铺开,单体药店势单力薄就更是望尘莫及。

如此取消社区药房与医保定点药店增速之间的窗口期,造成用户、患者购药需求满足率和购药便利度大打折扣,让便利店补位成为可能。


[解谜二]为什么选择乙类非处方药在便利店经营


1.安全性更高,早有实行先例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处方购买,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国家根据药品安全性,又将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乙类非处方药较甲类更安全,除了可以在医院、药店销售外,还可以在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宾馆、百货商店等场所销售。所以北京市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明确提到,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

事实上,允许连锁便利店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北京市并不是“吃螃蟹”的第一人,上海、广州、成都、莆田、沈阳等地早有试运行过,当然作为首都北京实施推行,或可能开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之势。

2.连锁便利店管理更规范,合规性强便于监管

与传统便利店比较而言,实现区域或全国性管理的连锁化经营的便利店对信息化要求较高,这些连锁便利店或以区域部署或以全国为单位部署了业务系统,实行进销存管理,可视化程度高,有助于药品采销管控。此外,拥有成熟的CRM(客户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的连锁门店甚至能追溯至客户销售明细,有助于药品监管部门有效管控。另一方面,连锁便利店规模化效应高、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强稳定性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纳税人。

3.连锁便利店营业时间和空间上便利性凸显,并能一定程度地减轻医保负担

连锁便利店在选址上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考虑维度至少包含了人流密集度(商圈、地铁、社区)、周边消费水平等,目标就是更贴近消费者,在营业时间上至少三线以上城市绝大多数便利店实行24小时全天候营业,便利性显著。

更为安全的乙类非处方药不仅能够及时方便地被老百姓获得,达到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且在当下便利店无法取得医保资质政策背景下,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减轻医保负担。


TIM图片20181119191332.jpg

TIM图片20181119191355.jpg

延伸<<<


便利店销售非处方药,警示作用大于实质影响


便利店可以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真的会对医药行业特别是零售药店带来巨大的冲击吗?笔者以为,药品供应链格局及供应链话语权并未发生重大改变,警示作用大于实质影响。

术业有专攻

零售药店区别于便利店或者说零售药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药师服务的专业性,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带有预防或治疗的属性,安全性不言而喻,不可认为非处方药非常安全,可以随意使用、重复使用、长期滥用。非处方药安全性是相对用法用量而言的,尤其是双跨药品这种跨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具有双重“身份”的药品。因此,已被临床证实并确认为安全性高的非处方药,甚至是更安全的乙类非处方药,同样会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需要专业的药师指导患者用药。

当然,一旦便利店开始重视或者政策需要药师在店执业,那么这一短板将会被弥补。从物尽其用角度看,显然便利店配备执业药师的可能性不大(并不排除),但便利店可以销售乙类非处方药,仍极大程度上提醒和鞭策零售药店及患者提高对药师服务的重视,也提醒执业药师应该对各种常见病症的病因、症状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消费者购药。

医保受限

医保全覆盖叠加老龄化,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小于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并且有继续扩大趋势,导致医保承压日渐加重,短期内连锁便利店开通医保定点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这一点从国家近年各省医保定点药店数量的增长可见一斑。因此,相较零售药店,便利店无医保资质自然购药人流量无法与之匹敌。

营销手段受限

便利店营销手段可谓纷繁复杂,然而在药品销售方面是否奏效呢?考虑到患者购买药量且存在的安全隐患,《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药品。显然,买药赠药、买非药品赠药的手段是不奏效的,只能通过降价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促销了。当然这点并非绝对劣势,就品种齐全度而言,药店药品品种齐全度和便利店普通商品齐全度并无可比性。单从政策的限定范围来看,品种齐全不足就已经成为连锁便利店经营药品的先天基因,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大众或患者购药的行为。但便利店从客流或者其他经营目标考量,完全可以采取多样化价格策略,让药品成为其进一步引流的工具。

经营成本更高

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种的竞争。尽管连锁便利店规模化运作,规模化采购有助于价格的谈判,然而较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采购规模而言,厂家的让利额、账期、资信额度等优惠政策显然会往后者偏移。其次从品种结构来讲,每家零售药店SKU数大致为2000,显然零售药店齐全的品种结构决定其与上游流通企业或厂家的合作方式会更为灵活,政策更优越。因为厂家和流通商会更多地考虑到处方药等不同类别药品搭配销售,以达到总体利润最大化。

另外,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是非常严苛的,乙类非处方药亦要严格遵照执行。无论是设施设备、采购与验收还是陈列储存,以及售后管理等,零售药店的管理成本会更高。

(秦银兵)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