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营销策略问计咨询公司,产品经理水平下滑?

发布时间:2018-11-19 17:17:55作者:董国平来源:医药经济报

营销策略问计咨询公司,产品经理水平下滑?


又到了药企做产品营销计划的时节。有产品经理问笔者:“有哪家咨询公司可以为上市10年的品种做产品营销策略和市场活动的规划报告?”“这应该是产品经理自己做的呀,为什么找外人呢?”笔者第一反应是这句话。

“现在做产品经理太难了。老板要求我们写的产品计划既要囊括全国,又要兼顾各省,既要尊重专家,还要迎合销售。我们的市场总监想了半天,决定找咨询公司来做,他们的水平比我们高,看看搞出来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她说出了本意。

客观环境大变

最近,有种声音说:“如今产品经理的水平与10~20年前相比,似乎有下降趋势。”原因有客观的外部因素,也有主观的内部因素。先说客观环境因素:

第一,信息传播途径大变样。之前依靠学术会议、宣传资料传递的信息,现在依靠手机就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传递,产品经理做资料的需求无疑大大下降,医生对各公司的市场活动需求也大大降低。需求少了,产品经理锻炼的机会也少了,能力当然得不到提升。

第二,医生对药品的关注点大变样。之前做学术推广,竞争点多放在药品作用机制、产品之间的生物利用度、体内代谢途径、动物研究结果等药理药效对比方面,以此来凸显优势,这些内容只能依靠厂家宣传。

如今,医生的关注点转到临床运用方面,看不同治疗策略下的终点事件结果,这些项目由专业的CRO公司主导,每个阶段都会在相关学术会议上由专家采用标准化方式发布,一目了然。产品经理不知道如何参与其中,甚至连拜访临床研究专家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国家政策变化快,公司内部要随时调整应对措施,有些产品策略制定不久就作废,有些市场活动刚启动就终止,然后人事安排也相应变化……总之,市场准入难,各地百花齐放,政策要求合规严格,许多市场活动方式受限。

缺乏有效激励

再讲主观内部因素:

第一,产品经理入职背景两极分化。一种是要求高学历,硕士博士毕业、MBA,这类人士专业化知识不容置疑,与专家打交道时谈笑风生,但做出来的计划不接地气,销售人员难以理解,执行大打折扣。另一种是医药学院应届毕业生,之前没做过销售,但“照猫画虎”能力强,PPT专业漂亮,可销售人员多以“不理解现状”为借口,对其制定的营销策略置若罔闻。

第二,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励。国内药企老板总认为市场部是花钱部门,产品经理能力又无法考核,以市场活动次数、出差时间为依据,有“不看功劳看苦劳”的嫌疑。因此,制定的工资方案无法激励产品经理,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市场部呆一段时间后,会主动申请做销售,哪怕从地区经理干起,收入也超过产品经理。

第三,产品经理能力提升紧迫感不足。许多厂家的领导是做研发或销售出身,虽然知道市场部重要,但对于提升产品经理技能却无计可施。每年也安排几次外出参加培训,或者请人做内训,之后呢?很少有管理者意识到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合成为公司独具特色的样本,并且有效评估产品经理技能,在考核中有效区别对待混日子与竭尽全力、悟性差与有灵性的产品经理。

分工太细所致

笔者很欣赏这种说法:产品营销既是Science又是Art,对市场的洞察既靠Data,也要凭Sense,乃“理智与情感”的协调统一,不能偏废。

如今做营销,大数据似乎不缺,每个品种的销售额、市场份额数据都很容易获取,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出的报告、文献每天都在更新,产品经理可检索到的资料、信息更是丰富多样,为什么大家会认为产品经理的专业水平有下降趋势呢?

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分工所致。从前大多数公司的一个或几个品种由一个产品经理负责,看文献、做PPT、沟通专家、写计划、做活动都是一个人,现在销售额大的品种,这些事务由几个产品经理各自去做。假如某个产品经理负责制作科会、区域会PPT,而Ta又不愿意自己做,大可以按照每张多少钱的报酬请他人完成。如此,产品经理个人显示出来的水平仅限于局部,整体评价当然不如之前那样威风八面。

当然,在当前状况下,产品经理如何做出“既要囊括全国,又要兼顾各省;既要尊重专家,还要迎合销售”的产品营销计划,笔者也想了解一下。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