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材溯源有了新标尺

发布时间:2018-11-01 20:28:32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材溯源有了新标尺

首次明确提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实行可追溯;检验资质和留样等要求,突出检验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药材好,药才好”这句朴素的广告语日前正在深层次重构产业格局。

一方面,为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获悉,修订后的意见稿共14章146条,较现行法规增加了4章89条。意见稿强调对中药材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管理,同时重视全过程细化管理。尤其是新设“质量检验”一章明确了检验资质和留样等要求,突出检验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首次明确提出要求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实行可追溯。

另一方面,为加强和提高质量防控技术水平,受国家药监局药化监管司委托,中国药检院日前在京召开中药饮片质量风险沟通会。而这些都仅仅只是开始,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将进一步提高成药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降低行业系统性经营风险。不难看出,品质时代鸣枪开赛。

“六统一”促技术升级

前述意见稿首次提出“六统一”:即企业应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繁殖材料,统一供应化肥、农药或饲料等投入品,统一种植或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藏技术规程。记者向行业资深人士了解到,“六统一”要求偏高,恐难以立马做到。毕竟中药材生产中的组织方式目前仍是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推进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还需时日。

以干燥程序为例,针对眼下药材硫磺熏蒸、二氧化硫残留量等现实瓶颈,目前生产上陆续发展现代干燥技术,特别是趁鲜切制干燥技术等,是避免这种变质作用发生的有效技术方法。传统干制方法受地域、气候、天气影响较大,干燥条件不易控制,耗时较长,产品品质不均一,干燥过程中损失严重。因此,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干燥应结合药用植物自身特点,应用现代干燥技术,在最大程度保留有效药用成分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高效的干制。

“良好的药品质量来自于优质药材”,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也认同此观点。他指出,解决药材的农残等问题需要从源头把控。近年,药材采收、加工,增加了指纹图谱等技术以检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确保产品使用优质中药材,高品质是工业壮大的基石。

但事实上,截至去年7月全国只有人参、三七、枸杞、白术、元胡、铁皮石斛等7种药材登记了39种农药,其他绝大部分药材没有农药可用。如何做到统一?还有,干燥对药材品质的影响,体现在干燥速度、干燥介质的流速、温度、湿度等对干燥效率的作用。其中,温度的变化是最大因素,如干燥的药材中含挥发油时,干燥温度不宜过高,过高挥发油散失造成有效成分被破坏等,但目前我国干燥标准体系缺失、干燥工艺不合理。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方法的确定对行业发展很重要。国家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等,中药材烘干方法的研究对加速中医药发展,促进供应链统一至关重要。”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副会长钟光德此前告诉记者。

留样考察全程追溯

意见稿首次提出实行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可追溯要求。记者看到,目前国家拟先对中药材生产企业实施单备案,条件成熟后,过渡到中药材生产企业和使用GAP基地药材的成药企业的双备案。此外,新政建议对注射剂、新注册中药新药及拟注册的经典名方制剂中使用的常用大宗药材,如来源于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应建设GAP基地。在药品招采中,对使用来自GAP基地中药材的饮片或成药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质量抽验情况看,药材留样室在数次飞检中暴露出共性问题:如有企业无辅料留样,有“枇杷叶、桔梗、羌活、白术、地丁、板蓝根”等中药材留样,但均未标示出产品的批号,无留样记录等。再来看,从目前来看,企业购进的中药材,未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并记录,对购进的原料药材也未按规定留样。

“由于中药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不少企业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钟光德表示,在此前几轮专家修订会上,关于留样考察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关注,许多小企业只注重产品经营,忽略产品质量控制,更缺乏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而每批次留样具有很强的追溯性,质量是系统管理出来的。

由于中药生产环节产业链长,从种子种苗、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到包装仓储、运输,每个环节都关系着产品质量,特别是中药种子种苗。目前,全国具有资质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不超过5家。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7年度药品检查报告》中,无论是中药提取物、饮片还是注射剂,缺陷都主要集中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面。在种业标准方面,国药种业公司去年将甘草和黄芪种子独立包装。而甘肃省则发布了当归、党参、黄芪、柴胡、黄芩、甘草等7个道地大宗中药材种子标准。

对此,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告诉记者,“市面上目前掺旧种子、假种子的现象仍然很多。大部分农户对药材种子种苗的真假难辨,而种子的质量决定着药材及成药的质量,在过程管理中同样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