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1 19:14:50作者:本报记者 裘炯华来源:医药经济报
谈判+多层次医保
酝酿理想的医疗保障格局
近日,国家和地方医保局、医保部门陆续开展了2018年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有关抗癌药物专利与民生、创新与仿制的话题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此前医保36种谈判药品大多为进口药。谈判药品其专利期到期后,国内会生产同类的仿制药。令业内密切关注的是,目前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通知明确,对于这些仿制药等同于谈判药,将其纳入到医保药品目录中。
近日,在一场医疗保障学术研讨闭门会上,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启动,也意味着国产高质量抗癌仿制药有望陆续入局,医药降费将有更大的空间。
还有降价空间!
高质量仿制药PK原研药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我国创新药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继续鼓励发展高质量仿制药仍将是重要的发力点。
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和原研药平等竞争。
更令人关注的是医药“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除了创新药以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优质仿制药也可及时调整纳入医保目录与药品集中招采。
对此,中国医保研究会研究中心主任郝春彭表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具有更大经济效益的抗癌药品进入医保药品目录。”
记者了解到,通常一种仿制药的价格能够达到原研药的70%,随着同类仿制药厂家的增多,药品价格还会继续下降,达到原研药的30%甚至更低。
对于我国仿制药产业的水平,齐鲁制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何平则向记者表示,提高中国仿制药水平和质量是必由之路。
他告诉记者,我国仿制药存在“粗放式研发和产业化”的问题,质量良莠不齐,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创新药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基础研究、人才、经验各方面能力都有不足,且对热门领域严重跟风。“2015年之后,国家通过开展一致性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大力度改革,我国的研发及监督机制正逐渐与国际接轨。以后国家局批准的药品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质量上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可以与进口药物在质量上抗衡。”
最理想的医疗保障格局:
多层次保险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
研讨会上,针对此次准入谈判,国家医保局处长刘娟指出:“医保药品谈判招采的重点是平衡好患者的临床需求、企业的合理利润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三者的关系。”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冯岚进一步指出:“对新药新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由医保承担,因为医保没有这么大的体量,也承担不了这么重大的责任。”
她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商业保险、社会慈善、医疗救助等各个领域,只有共同发力才能为国人的医疗需求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
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伟栋认为,尽管我国商业保险机制还有待完善,但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最新公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医疗保险产品对新药品、新医疗器械和新诊疗方法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支出进行保障。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正琛则表示:“我国的慈善基金会的发展也越来越正规化、组织化、平台化。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慈善组织主要扮演两个角色——政策补缺和政策实验。”
他介绍说,比如由慈善基金会作为主体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讨论是否纳入慈善基金会的支付范围,就是在这方面很好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我国的医疗(卫生)技术评估还没有与医保决策结合起来。目前医疗技术/药物经济学评估由企业主导,只是作为医保决策的一个“选择性提交材料”,缺乏公共资金支持和独立客观的专业机构认证。
刘正琛介绍其正在尝试的慈善基金会为主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是这样的:
首先把某地区如白血病儿童患者在医保目录内的报销比例从65%提高到90%,而这增加的25%就从“慈善——医保补充基金”里出。
然后由慈善基金出评估资金,邀请复旦大学卫生技术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卫生经济与政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一起协作,针对那些目前还未能纳入医保目录的抗癌新药做评估,确保评估的客观真实性。
最后,慈善基金还会邀请国家相关机构、当地社保局、社保部门共同审核药物评估报告,以最终决定是否由“慈善——医保补充基金”来买单。整个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过程完全公开透明。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的试点已经在广东省河源市白血病人群中试水。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也表示,没有人是药神,医保也不是,最理想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格局都应该是差异化、多层次的。
“在很多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更多是为看不起病的人群服务,可能有政府买单或者专项救助基金支付,但享受的医疗服务条件要差一些。如果患者想追求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就要去民营医院或者更高端的医院。这样,通过差异化、多层次的服务,可以避免有钱人跟穷人争抢公立资源,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也能更精准地实施。”他补充道。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