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再鼎商业化启程,“杜大姐”就是金招牌

发布时间:2018-11-01 11:45:48作者:本报记者 郑莹莹来源:医药经济报

再鼎商业化启程,“杜大姐”就是金招牌


30年前,杜莹出国读书之际,父亲送给她两个小牌匾,分别写着“梅花香自苦寒来”和“高风亮节”。这两个牌匾跟着她闯荡中美两地,而今,安放在再鼎办公室的书架上。她说,这是她做人做事的准则。

2018年,再鼎医药的业务进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公司产品上市在即,商业化即将开始。过去将近30年的时光里,杜莹在美国读书,在大药厂辉瑞任职,接受李嘉诚邀请回国创办和黄医药,加入红杉资本成为投资人,第二次创业成立再鼎医药。在医药圈被亲切称为“杜大姐”的她,将会打造出什么样的江湖?

她的雄心壮志吸引了我

“Samantha(杜莹英文名)的雄心壮志吸引了我,她说她要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中国跨国药企,让中国药物研发能惠及全球的患者。”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杜莹的场景,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大中华区总裁梁怡这么说道。

那是杜莹和梁怡第一次接触。凭着多年的直觉,杜莹觉得,梁怡就是她要找的人。“我要找的首席商务官,除了具备商业上的成就,还要有共同的抱负和战略眼光。”“其实就是三观一致。”梁怡脱口而出,他们相视一笑。

杜莹和梁怡一见如故,当下决定,再鼎的首席商务官非梁怡莫属。“我是一个看准事情就很快做决定的人。”杜莹说。梁怡的加入是再鼎医药从研发型创新型药企迈步商业化所做的准备。而公司开始有产品商业化,也是杜莹创业生涯的一次新尝试。

此前,她第一次创业,回国创立和记黄埔,公司并没有走到商业化这一步。在再鼎,这一规划正在慢慢实现。如同再鼎所在办公大楼不远处的施工工地上,机器和地面撞击的声音远远回荡,新的企业会在这里开始自己的故事。

上海张江这片土地上,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孕育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新力量。在这里,“杜大姐”要带领再鼎的小伙伴们开疆拓土。

吹响商业团队集结号

2018年CSCO年会上,再鼎医药宣布,ZL-2306(Niraparib)作为美国临床治疗卵巢癌最常用的PARP抑制剂,有望今年第四季度在香港上市,随后在澳门上市。这是再鼎医药成立以来全球首个上市产品。

这个产品在两年前引入再鼎研发管线。2016年9月,再鼎医药与TESARO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获得Niraparib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研发和销售权。该产品2017年在美国上市,正在中国开展针对一线和二线卵巢癌、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计划今年内开展多项探索其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为了Niraparib在中国香港以及之后在中国大陆上市做准备,杜莹开始组建销售和市场团队。于是,她找来梁怡担任首席商务官。梁怡在制药行业有超过20年的经验,在产品上市、公司战略和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加入再鼎前,他曾担任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领导中国肿瘤事业部。

杜莹认为,Niraparib即将上市意味着再鼎医药完成了公司从研发、临床研究、生产到商业化的一体化建设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这是当前国内创新型药企先头部队的发展路径,百济神州亦是如此。2017年,百济神州完成了从研发主导向生产及商业化的进程,中国市场已经开始市场化从新基业务置换来的产品。

搭建商业团队的意义不仅在于销售获益,产品上市后公司还能够更密切追踪市场,有利于后续产品研发。

Niraparib在香港即将上市间接说明杜莹创立再鼎选择的模式开始起效,即项目引进和自主研发“两条腿”并行。

尽管目前引进的项目开发进度比较显著,但杜莹也提到,公司还是会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

目前,再鼎在上海打造了全球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的免疫肿瘤(大分子)研发实验室和研究平台,专注于包括第二代和第三代免疫检查点在内的全新肿瘤免疫靶点的生物大分子创新药物的筛选和鉴定。同时,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亦建立了早期研发中心,使再鼎在研发方面的布局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外部合作方面,杜莹采用的是与全球顶尖跨国公司或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模式,从全球范围内甄选较为成熟的临床候选药物,共同进行临床研究,推动上市。

近期,再鼎医药和Novocure公司就肿瘤电场治疗(TTF)在大中华区独家商业许可及全球战略开发合作达成协议,再增一条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治疗产品线。“我们想在肿瘤治疗的创新领域找到项目,补充公司现有的肿瘤研发管线。”杜莹提到。她选择产品的考量是,引入中国市场的产品要考虑市场独特性、临床需求程度等。

TTF属于可穿戴器械,治疗手段和传统药物不同。在中国,脑胶质瘤这种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已经十年没有新的治疗方案。

目前,TTF已在美国、欧洲、瑞士、日本及其他多个国家获批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同时进行多个实体肿瘤适应症临床后期研发。尽管TTF尚未在中国获批上市,该治疗方案作为一级证据已进入《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脑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杜莹认为,Novocure选择再鼎,是因为看到再鼎团队以前的成绩和产品管线,这是一个国际化团队。彼此建立了信任,就达成了合作。她轻描淡写地概括这场谈判,但每个成绩都始于领导人的资源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杜莹明白,打造中国跨国药企,人才非常重要。近两年,中国药物创新局面打开,吸引不少医药人关注中国药企。“我要找有经验,同时有相同梦想和理念,有责任心,可以朝着同一个目标动起来的人。”

截至目前,杜莹已经初步集结好自己的领导团队。除了梁怡,其他成员包括:黑永疆博士作为首席医学官(CMO),负责肿瘤管线;Harald Reinhart为首席医学官,负责自身免疫及抗感染管线,Billy Cho为首席财务官(CFO),傅涛为负责海外市场的首席运营官(COO)。这些人均有在跨国大药企相关领域工作的丰富经验。

此外,公司大部分员工也都是海归。这些人一般都在大型跨国制药公司担任过要职,或是拥有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生产经验,全程参与过药物研发的过程。有的人是从辉瑞就追随杜莹的,也有从其他公司出来愿意加入杜莹团队的。这是杜莹认为的,再鼎最关键的力量。

不能只想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个CEO的格局决定了公司的未来,Samantha的格局让我们相信,大家可以一起创立一个国际化的中国药企,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梁怡认为,杜莹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精准洞察力,并且能够充分授权同事去做事情的领导。

这些信任和杜莹的经历分不开。杜莹博士毕业后拿到的第一个Offer就来自辉瑞。在这个宇宙大药厂里,杜莹参与了多个产品的开发并在全球成功上市,之后辉瑞又将她的业务拓展到兼并收购领域。这些经历练就了她看项目和培育项目的能力。

2012年,她回顾自己的经历,在辉瑞待过,也创立过一个创新型药企,好像可以考虑退休了。“我唯一没有做过的(职位)就是投资人,想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公司发展,所以去红杉做了两年投资。”杜莹提到。这两年,由她领投的贝达药业、JHL、安琪儿医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她的眼光很精准,习惯直接投资龙头型企业。“集中火力投资是我比较喜欢的方式。”杜莹回想当时做投资人的场景,“当时,不少投资人开玩笑说,你别再做投资人了,再做我们都没有项目做了。”

这两年经验让她对资本和企业间的关系平衡有了自己的了解。2017年9月,再鼎医药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受美国资本市场追捧,成为了在美国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中,由创始到上市时间最短、赴美上市估值最高、当天股价表现最好的生物医药公司。

杜莹有自己的想法,她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希望新加入的投资人股东都有利可赚,公司不能只想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应该是双方共赢。

我很少管孩子

作为少数在医药领域成就颇丰的女性企业家,常有媒体问她关于“如何兼顾企业家和母亲两个角色”等问题。“其实我很少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女性,我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孩子,便会理解这其中的挫折,更有包容度和理解度。”杜莹认为。

这种力量,在外界看来,是一种担当。谈及杜莹的时候,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这样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有担当并且很执着的杰出女科学家和创业者。当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她会坚持真理。”

也因为这些魅力,业内人士会尊称她为“杜大姐”。刚在辉瑞工作时,她的领导告诉她,一个人能够做多大的事,和领导力、个人格局有关。“如果你总是在做那些值得去贡献的事情,那就不存在天花板的问题了。”杜莹提到。

“一个人的精力最多管理七个人,但是一个好的领导人能够带领千军万马,我希望我可以为我们的伙伴提供支持,让他们全力以赴,这才是领导力带来的最大效应。”这是杜莹对自己身份的定位。

对母亲责任的定位更是如此。“我很少管孩子,就是去引导孩子价值观等。对他们的祈求也很简单:健康、幸福、做好事、把好事做好即可。”


记者手记


企业也是孩子,要理解包容


每次采访女企业家或者女专家的时候,我都想寻找那股推动她们走下去的力量,属于她自己的力量。父系社会里,能够走在前头的女性并不多。而真正能够走下去的女性,大多具备过人的胆识、坚韧的力量以及较高的双商。女人似水,可润物细无声,又可水滴石穿。有人说,女性的力量细腻而不失韧性,也就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这意思大概和“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我第二次采访杜博士,上一次采访她是2016年做女企业家专题的时候。我和她谈论职场母亲这个角色。杜博士给力地聊了一个小时后准备下班陪孩子。她也曾面临创业家和母亲角色的纠结,但她会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了。”

很多女性在职场发展中止步不前,杜博士为什么能走出自己的格局?这个困惑,在两年后的今天,在和她面对面交谈中,我想我距离答案又近了。这次,我和她谈论的是创业者角色。当时,她刚开完会,手上拿着棒棒糖,见到我的时候,笑了笑,露出酒窝,调侃了几句题外话,立马进入回答问题的状态。

这次她展现的是创业家的一面,爽朗而逻辑清晰,言语中带着自信,她说企业也是自己的孩子,面对困难要理解包容。最关键的是,站在一个大格局的角度,思考面对的挑战,就不觉得苦了。

不给自己设天花板,走着走着,杜博士就创出了自己的江湖。我的脑海中闪现出这样一幕场景:她化身为侠女,秉持高风亮节,邀上三五知己,倚剑天涯,快意恩仇……

(郑莹莹)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