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互联网医疗遇两难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31 17:32:52作者:赵衡来源:医药经济报

互联网医疗遇两难问题


近日,有报道称互联网医院平台普遍存在“擦边球”行为,主要包括不区分问诊和咨询,不区分是否初诊,诊断差异大和直接给出用药建议。从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新规来看,除了部分平台还未满足注册需求外,主要的问题是对初诊的审核较弱并直接引导用户购药。由于新规是严禁初诊的,这对平台型的互联网医院影响很大。未来如果监管趋严,平台型公司必须考虑转型,否则互联网问诊的需求将被明显遏制。

网络问诊无疑是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方法,但问诊主要集中在小病而非大病。美国由于实行家庭医生制度,导致网络问诊的可及性并不高。我国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本身较强,难点集中在看大病的可及性较弱。但好医生就那么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很难获取,很难通过变换问诊工具来解决。而对于小病,线下并不存在可及性的难题,用户使用线上问诊也与美国类似,只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处方药,特别是抗生素类的药物。

而目前远程问诊的药品获取主要来自合作的药店和医药电商。在表面上来看,处方已经流出医院,难以追寻,也就切断了从医疗到产品的利益链条。但事实上,目前几乎所有的远程问诊公司都是只与指定的药店或医药电商进行合作,这就将利益链条从院内搭建到了院外。

面对抗生素滥用的风险,仅仅依靠行业自律和医疗行为的监管是不够的,核心还是依靠支付方对相关需求的引导。支付方可能会基于临床路径来修订支付规则并在理赔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核。

在初诊被严格禁止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以复诊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目前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很难获得足够的用户来支撑其发展,必须转型。因为复诊主要是针对术后康复和慢病,这类远程问诊更多是属于基础医疗服务的一部分,通过增加互联网的手段来为病人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因此,如果要发展通过远程问诊来进行疾病管理的,就必须配合线下的基础医疗来发展真正多层级之间的协作。

对于平台型公司来说,如果真的转型为复诊为主的模式,就必须与医联体进行合作,成为一种非常重的缓慢发展模式。而如果还要发展原先的轻模式,则只能提供解决方案,成为技术提供方。这才是互联网医院在中期发展的两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