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特医食品:瞄准需求,狙击痛点

发布时间:2018-10-30 14:27:20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 发自上海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发展特医食品,需要在细分临床需求中做精、做全品质产品的研究和生产

新一轮机构大改革已然上路,身处变局的特医食品也持续受关注。未来的市场监管将剑指何方?未来的蓝海市场如何开发、深度挖潜?产业界多在寻找新的逻辑思维。

近日,首届特医食品营销专题论坛在上海举行,在新产业形势下,会议提出了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征战千亿新蓝海。偌大的会议现场爆棚,与会者用心求道,谁也不会自我放弃这块“超级蛋糕”。

会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指出,2016年中国特殊食品产值约6000亿元(含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食、运动营养、益生菌等)。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特殊食品行业一定是大健康板块的新蓝海,尤其是特医食品领域,未来市场潜力非常大。

临床需求持续释放

今年2月,第二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目录信息显示,来自贝因美的首个国产特医食品婴儿配方食品(无乳糖配方)获批。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批准的5款特医食品均为特医婴儿配方食品,其中4款为进口产品。

“特医食品的使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预后。”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从临床的角度分析道,医院是营养不良的高发区,尤其是手术前后的患者和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均有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老年患者更是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临床上老年人营养风险发生率大于50%,营养不良发生率大于30%,且两者均在出院时更高。

专家提醒,这一临床现象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最近几年,除了药品治疗,特医食品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临床重视,并得到推广应用。

我国特医食品的需求量和产量也增长迅速。2011-2017年,我国特医食品需求量从0.65万吨上升到3.66万吨,增幅超过4.63倍;产量也从0.2万吨上升到2.47万吨,增幅近11.4倍。即便如此,也仅仅是露出了冰山一角,换而言之,特医食品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有待挖掘。

“我国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不仅是婴幼儿,还包括正常生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孕产妇、老年人。还有病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如糖尿病、肾病、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和手术等损伤人群。特医食品的临床应用空间非常大,这类产品的安全性指标相对可控,甚至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疾病的特医食品。现在发展特医食品需要在细分的临床需求中做精、做全品质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与会临床专家指出。

增强用户体验

如前述所言,特医食品市场既让企业看到了这块蛋糕的诱惑性,又不得不面对复杂的政策环境。尽管如此,达能、美赞臣、人福集团、启迪古汉集团等多家大型食品/药品企业还是瞄准了这一领域。有些企业甚至将其看作转型升级的新支点。至于未来到底谁能大快朵颐,最终看的还是企业的产品力和应对变局的能力。

首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近两年,仔细梳理获批产品不难发现,目前仅6款产品获批(均为特医婴配食品)。记者在会场了解到,具备更大市场空间的肠道营养补充剂截至目前尚未有注册的新产品,很多临床需求还没有被满足。尽管备案制实施,机构职能转变后可能会有新考验出现,但作为供给侧,在产品开发立项上需要有所审视。

进一步说,产品开发是需要细分的。当前的国内外医用食品中,粉剂和液体制剂各占半壁江山,只有少量为半固体制剂。国内通常采用干法混合工艺,湿法喷粉工艺比例较少,液体基本没有。“特医食品需要关注临床需求,比如关注特殊儿童的喂养和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先天性疾病儿童、慢性疾病以及巨大儿、住院患者,根据个体临床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一家涉足特医食品的药企负责人表示,药企之所以愿意拓展特医食品领域,源于两点考虑:一是临床有需求,二是自身有优势。

其次,国家在特医食品的研发、注册、生产工艺、生产环境、成品检验及上市后追溯的要求上均设置了高标准。“相关企业与管理部门保持顺畅的沟通至关重要,特别是与地方管理机构的沟通。”资深专家费洪涛指出。

至于如何在临床销售上量,百洋医药营养与代谢事业部总经理张小平坦言,“直营销售队伍的建设是很重要的手段。”作为国内直营全覆盖专营特医食品的专业化营销团队,其主要感受是要讲究专业服务,要与临床互动并增强用户体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