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近五年中药贸易回眸

发布时间:2018-10-30 13:59:29作者:钟淑梅 柳燕(中国医保商会)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五年中药贸易回眸

2013-2016年,中药类商品贸易格局微调;2017年中药贸易同比增长8.25%,行业回暖


2013-2016年是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换挡期,由高增速转为中高增速。在此期间,中药类商品贸易市场格局发生微调,在世界经济进入寒冬期引起外需低迷、价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药类商品贸易增速放缓。

随着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我国医药外贸全年实现12.64%的大幅增长。其中,中药贸易同比增长8.25%,虽略低于医药贸易整体增速,但已成功扭转下跌颓势,行业全面回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51.97亿美元,同比增长8.25%。其中,出口额为36.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较2016年同期9.13%的跌幅,增速喜人;进口额为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06%,远超2016年14.50%的同比增幅。

出口走出徘徊期

五年来,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3.01%,2017年出口额为36.40亿美元,五年间增加5.02亿美元,增长16.01%。具体来看,2013-2016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增速逐年放缓,2013年同比增长25.54%,到2016年同比下降4.08%,2017年中药类商品出口再次进入正增长区间,同比增长2.07%。

提取物类是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的主力,占比超过55%。五年来,其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2%,高于中药类产品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拉动中药出口整体上行的主要因素。具体来看,2013-2015年该产品以20%的增速稳定增长,2016年进入负增长区间,2017年明显好转,实现4.33%的正增长,出口量降幅由2016年的14.29%收窄为4.15%。值得关注的是,植物精油类出口尚未完全恢复,但是重点目标市场美国保持了稳定增长。2017排名前十的出口品种为甜菊叶提取物、桉叶油、薄荷醇、辣椒色素、万寿菊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银杏液汁及浸膏、越橘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芦丁提取物。

中药材及饮片为我国出口的第二大中药类产品,占比超过30%。五年来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数量一直徘徊在19万~20万吨之间,增幅不大。但2017年出口数量突破22万吨,全年出口额达11.39亿美元,较为喜人。中药材饮片回暖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正在稳步恢复密切相关。2017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前十大品种分别为人参、枸杞、肉桂、红枣、茯苓、冬虫夏草、半夏、当归、党参、西洋参。

中成药作为我国中医药代表,虽然2013-2016年出口额一直在底部徘徊,未见起色,但2017年经过各层面的一致努力,出口成绩喜人,全年出口额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不过,中成药目前在中药产品整体出口额中占比仅为6.87%,相对于原料类产品仍处于弱势地位。中成药出口最大的为安宫牛黄丸,其次分别为片仔癀、清凉油和云南白药。

保健品近五年出口一直未见起色,五年来出口额在2.4亿~2.8亿美元徘徊,2017年出口额为2.4亿美元,下滑幅度由2016年的13.22%缩减至3.35%。保健品出口增长负增长主要是出口数量下降使然,全年出口数量4.34万吨,同比下降24.84%。

进口稳定增长

五年来,中药类商品进口额年均增长率为7.60%。2017年,中药类产品进口15.57亿美元,五年间共增加4.78亿美元,增长率达44.25%,2017年26.06%的增幅更是创近五年的新高。从总体趋势看,2013-2015年中药类产品进口额增速下降并在低谷徘徊,2015-2017年中药类产品进口额强势反弹,增速喜人。

提取物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占比在40%左右,五年来提取物进口金额年均增长率为9.31%,远高于中药类商品7.60%的年均增长率,成为拉动进口额增长主要因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提取物进口6.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4%,进口数量为4.03万吨,同比增长29.08%,主要是甘草制品及色素类产品进口所驱动。如甘草酸粉进口数量同比增长28.35%,甘草液汁及浸膏进口数量同比增长32.60%,而色素类产品进口数量同比增长则高达125.90%。

中成药为我国进口的第二大中药类产品,占比28%左右。五年来中成药进口额年均增长率为4.57%,2017年中成药进口额为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7%,增长原因为价格拉动,2017年中成药进口价格同比增长30.50%。

中药材及饮片一改往日低迷态势,2017年进口额为2.61亿美元,同比上涨29.69%,较往年同期下跌15.84%,可谓实现了大逆转。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乳香、没药及血竭、西洋参、鹿茸、姜黄等。

与保健品出口变现不佳正好相反的是,保健品进口业绩颇为惹眼,五年来年均增长率为12.79%,一路领涨。2017年进口额为3.23亿美元,同比增长69.51%,进口数量为5.59万吨,同比增长61.20%。蜂花粉进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进口35吨,同比增长57.60%;另外,鱼油、蜂蜡、燕窝等进口也表现不凡,进口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50%。印度尼西亚、秘鲁、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美国为保健品进口的前五大市场,占据了我国保健品进口80%的市场份额。

出口市场格局微调

截止2017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至179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依旧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五年来,我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中药出口额由19.88亿美元增长到21.11亿美元,增长6.19%。亚洲地区出口占比由63.37%调整到58.01%。其中,中国香港地区、日本、韩国、印度、印尼是主要目标市场,五年来占亚洲地区总出口额的近50%左右。

2016年美国取代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跻身为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一市场。五年来出口额由4.37亿美元增长至5.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3%,占比为15.95%。对美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主要是植物提取物,出口产品主要是甜菊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类产品,占比达到78.63%。

日本为中药出口的第二市场,五年来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小幅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3%和5.15%。2017年对日出口额为5.22亿美元,出口量为3.11万吨,分别增长0.68亿美元和0.68万吨,占我国中药出口额的14.33%。我国对其出口主要品种为汉方药浸膏、甘草盐酸类、薄荷醇、芸香苷等。虽然我国对日本中药出口额和出口量均有增长,但是出口量增幅超过出口额增幅,出口价格出现下降,使得整个出口市场失色不少。日本是我中药材及饮片的重点出口市场,这一市场运行态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中药材企业出口的信心。

连续多年稳居魁首的中国香港地区滑落至第三的位置,五年来出口额年均负增长8.08%,2017年内地对其中药出口额为4.62亿美元,下滑2.42亿美元,占比进一步萎缩至12.70%,降幅为26.48%。主要原因是香港地区转口贸易优势丧失,越来越多的采购商倾向于产地直接采购。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均超过15%,2017年出口额分别达2.26亿、1.64亿和1.04亿美元,是巨大的潜力市场。

TIM图片20181030140310.jpg

【结语】

过去的五年,充满着各种艰辛,对于行业与企业来说,个中滋味难以言表。值得欣喜的是,经过共同努力,我国中药贸易终于成功走出“寒冬期”,各项数据和指标纷纷企稳回升,再加上“十三五”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规划,均将利好指向中医药。因此,我们相信,中医药贸易将迎来新机遇、新希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