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维生素出口能否再接再厉

发布时间:2018-10-29 19:00:46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为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大户,2017年维生素系列产品出口成绩十分靓丽,累计出口维生素类产品达到25万余吨,同比增长达到2位数,出口金额和出口价格也呈现同步走高的态势,基本上各维生素品种的出口均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一些品种的出口价格甚至创近10年来的新高,上涨品种数量之多、涨幅之大,均为近10年之最,形势喜人。

内外需求增长

今后,我国维生素产品出口的有利因素包括:

刚性需求强劲  维生素类产品的刚需性质十分显著。现在全球有70多亿人口,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还会持续稳定增长。

目前,饲料添加剂中应用的维生素数量占比很高,今后还会稳步增加。欧盟在2017年10月发布的报告中预计,2018年欧盟28国的肉类产量将比2017年增长0.8%。美国农业部2017年9月发布报告,预计2018年北美地区肉类产量比2017年增长2.6%。亚洲国家(除中国)2018年肉类产量比2017年增长2.2%,禽肉增幅有望达到2.8%。欧美地区畜牧生产稳中有增将有利于维生素消费增长。

近年来,亚洲多国对饲料添加剂用的维生素产品需求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些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禽肉产品的需求潜力很大。

虽然中国饲料总产量增长空间受限,但内在结构变化仍然会拉动维生素用量增长。一是饲料中促生长抗生素用量监管越来越严,为保障动物生长所必须的抗应激力和免疫力甚至改善畜禽品质,饲料中的基础营养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饲料添加剂中维生素用量的增长。

二是近年来我国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企业快速扩张,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与饲养量稳中有增,散养户(年出栏500头生猪以下)受拆迁与关停影响,养殖量继续下降,市场份额逐渐减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对维生素的用量明显高于一般规模养殖场。

近两年,随着乳猪料、教槽料、母猪料销量快速增长,饲料中维生素A、B1、B6、生物素等添加量大幅提升。另外,中国养殖业正处于规模化与工业化发展变革时期,食品端消费需求对上游生产的影响日益显著,维生素对肉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我国生产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我国维生素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生产企业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产业集中度较高(不少维生素产品的生产集中在3~4家企业)、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生产装置规模较大、企业一线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生产原料能够自行配套、在国内外市场所占份额较大、产品性价比较高。今后这一优势还将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供应格局生变

不利因素主要有:

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年来,国家、人民和社会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日益提高。截至2017年9月,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完成全国31个省份全覆盖。根据环保部公布的督察反馈情况,全国环保督察问责人员已超过1.5万人。

今后,我国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扩大生产和出口。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我国维生素等原料药生产企业对环保投入欠账较多。在国家环保政策不断收紧的趋势下,环保对维生素产业的影响在过去几年里已经逐步显现,未来维生素的环保成本将逐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压力逐步加大。另外,化工安全生产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问题,环保及安全生产相关标准与政策陆续出台对维生素生产企业均会产生一些影响。

产能过剩尚未解决 现在全球维生素的生产能力约为50多万吨,产量达到43万余吨。我国维生素生产能力约为35万吨,年产量达到30万余吨,占全球产量的70%左右。

多年来,我国许多维生素品种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经常发生价格大战。如维生素C,全球市场容量约为19万吨,我国维生素C产能约为22万吨,年产量达到17万余吨,出口量15万吨左右,占全球市场约90%的份额,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维生素C世界工厂”。

长期以来,我国维生素C产量的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出口依赖度高达85%以上,风险性很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多年来,我国曾爆发过几次维生素C价格大战,出口价格呈现毫无底线地下跌,生产企业损失惨重,根本原因就在于产能过剩。虽然目前维生素C市场回暖,价格上升,但产能过剩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其他维生素产品也有类似问题。

新增产能还在进入  近年来,维生素产品价格暴涨,产品利润高,令产业内外资本羡慕不已,投资意愿强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十分活跃,业内并购重组、投资等活动频现。通过调整资源结构,提升效率,实现战略调整,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本是好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产业重复建设。近来,部分维生素产品已经吸引了不少新进入者加入市场竞争,既有现有维生素厂家上马新产品、新项目,也有跨行业进入者,这将是2018年供应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