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那些锐变的医药商业弄潮儿

发布时间:2018-10-25 18:18:44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刘宝林、任晋生、袁现明、郭广昌

那些锐变的医药商业弄潮儿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药品在内的各类商品日益丰富,新的经济体制令部分企业盘活,让人看到了市场的活力。与此同时,旺盛需求和有限供给让一些人在商品流通领域撕开了缺口,成为最早“下海”的人。

正是这一批批勇敢面对时代机遇,跟随改革开放脉搏跃动,跳入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先行者,铸就了民营医药商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路径。

“个体户”艰难起步

改革开放初期,放权让利成为时代特征,“双轨制”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医药商业在完全实行逐级计划内划拨的药品供应渠道外,开始有了市场供应辅助渠道。

当时,“个体户”是被大众所不耻的群体,很多人依旧认为做生意是“投机倒把”,商人甚至容易被扣上“资本主义”大帽。当主流国营经济将他们拒之门外,这些人撸起袖子低调发展,反而抓住了时代机遇,率先成为中国第一批“万元户”。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民营医药商业巨头九州通的当家人刘宝林,他在经历赤脚医生、血防医院医生、夹河沟泵站职工医院负责人的多次角色转变后,于1985年承包了老家应城市天鹅镇的医药供销社。

当时,医药产品属特殊商品,医药商业流通严格限制在国资企业,任何私营都以挂靠的方式依附于国营机构。刘宝林坦言,改革开放初期,医药批发常要“冒风险”,为了买齐药品,只能不舍昼夜奔走在药厂、国营供销社和药商之间。

“提着篮子去购药”是这一时期医药个体户的时代形象。刘宝林也不例外,为了给乡村诊所送药,他采取了最原始手提肩扛的送药方式,几年下来,刘宝林通过艰辛的创业成功跻身“万元户”行列。

然而,改革开放初期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往往扮演着悲情角色,在多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争论反复中,民资民企受伤颇深,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资民企注定无所作为。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但一年后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明确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前提下,把改革和建设重点突出放在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首次在经济领域开展大规模治理整顿,商品流通则是整顿重点。

此后,国家开始拉紧个体经营闸口,刘宝林的经营许可证五年效期满换证无望,失去了湖北应城的医药经营资格。“当时已经赚到一些钱,考虑政策形势尚不明朗,曾经想过暂时退出医药经营,但清闲的日子又觉得太平淡,总想做些事。”刘宝林坦言,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方打听,他最终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奔走异乡,远赴海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海南建省并成立经济特区,引发举国轰动。“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时代浪潮,持续多年吸引全国人民将目光聚焦“希望之城”,涌入海南的追梦者名单中不乏潘石屹、冯仑、王功权等后来获得成功的巨贾,刘宝林也是其中之一。

彼时,“树上掉下一个椰子可以砸到三个总经理”这句笑谈广为流传,反映出市场经济使这片开放自由的沃土承载了无数创业梦想。刘宝林回忆,当时的海南,工业厅先发经营合格证,拿到合格证再去卫生厅办理经营许可证,凭这两张证再找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营业执照。

“改革开放给海南特区政府的办公氛围带来了深刻变化,办事效率大幅提升,让人振奋且印象深刻;当时工业厅、卫生厅、工商局整个流程走下来拿到营业执照仅需一个多月,如果在非经济特区,即使能够办理挂靠经营手续,整个流程至少需要大半年。”在拿到海南的经营许可证后,刘宝林逐步在全国各地设摊定点,线路明确,辐射渠道大幅扩张。

改革时代“弄潮儿”

沐浴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春风,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医药人顺时而动,等待时机独立发展。

1992年,带着满腔创业激情,以任晋生为首的7位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人打破“铁饭碗”辞职下海。当时,商业渠道对私人资本也没有完全开放,具有超前意识的任晋生等人预见药品营销这块“处女地”,凑齐5万元承包江苏省医药工业公司的新特药经营部,试水“总经销”“总代理”,走出独树一帜的商业道路。

2000年,国家鼓励医药经营企业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正式允许民营经济通过改制和重组形式进入医药经营领域,医药商业市场渐显活力。刘宝林抓住机遇,顺应招商引资政策,于2000年1月在武汉创立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这一年,还在河南郑州市医药经销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的袁现明内心也涌起了“下海”的念头。2000年8月,河南郑州爱生医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袁现明面对创业初期“一无资金、二无资源、三无品种”的压力,凭借对医疗机构用药领域的熟悉和人脉,发现肿瘤药品这个较为冷门的领域存在巨大的短缺需求,随即开启了抗肿瘤药品专业代理之路,也找到了“不求最大、只求最专”的医药事业方向。

“当时主动与河南省抗癌协会合作,由最初代理7个肿瘤产品开始,当年即完成5000万元销售,打下了企业生存的基础;随后逐渐扩展品类,从几个品种发展到几十个,再后来扩展到几百个品种。”袁现明介绍,在深耕细作肿瘤领域数年之后,爱生医药有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品种,并扩展到生物制品,也使企业拥有较其他医药商业企业更大的盈利空间。

2002年,医药商业头部集团开始密集整合,国营商业大规模启动混改。2003年1月,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国药集团以医药流通业务的存量资产出资,占51%股权,复星医药以5亿元货币资金出资,占49%股权,这是中国医药商业板块首家民企和央企联合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凭借“平民与贵族的合作”,十年百倍投资回报让郭广昌一战封神。

2003年,刘宝林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正式重组九州通集团,规范法人治理并完善组织结构,适时提出九州通“二次创业”战略。随后五年,在维持极低毛利确保生存的前提下,九州通顺势扩张全国布局,“快批快配”成为分销、纯销、零售之外备受业界瞩目的医药商业创新模式。

2004年,时任烟台山医院团总支书记的张仁华和丈夫韩旭辞职下海,组建烟台瑞康药品配送有限公司,凭借在医药纯销领域的资源优势,瑞康医药快速对山东省内的三级医院完成全覆盖,并使二级医院覆盖率达到70%。

不难看出,短短几年医药商业领域全面放开市场,民营企业的充沛发展动力结出了令人惊叹的硕果。

2007年,从商业起步并完成向上游工业延伸的先声药业成功登陆纽交所;2010年,九州通直接客户包括2.4万家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或诊所、8614家分销商、3.68万家零售药店及其他客户,销售额超百亿大关,并于11月2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同年,爱生医药销售额达到17亿元,位居河南第二大医药商业企业,随后爱生与华润联姻,重组为华润河南医药;2011年,瑞康医药登陆中小板,踏上跨越式发展轨道……民营商业在中国医药产业升级转型中不断蜕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