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齐谋甲: 见证改革开放的元老级领导

发布时间:2018-10-23 16:55:56作者:本报记者 郑莹莹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我当时从研究机关支援到华药这个重点项目,感到很光荣,这与现在某些研究人员不愿下基层的情况相比,心情是大不一样的。”

3月23日,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主办医药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药界时代风云》图书出版立项研讨会。

这一项目的主旨是对我国医药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先进人物、重大经典事件等进行梳理。医药界不少元老级领导和专家现场指导。改革开放伊始担任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的齐谋甲也亲临现场,并指出,这一活动有了框架,就有了基础,要充分团结各行业协会的力量,并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方和重点企业深入调研。

回顾医药行业改革开放40年,齐谋甲是必然会提及的一位元老级领导。1982年底至1983年初,继杨寿山、胡昭衡之后,他出任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直至1994年卸任。

整顿是90年代主题词

齐谋甲上任伊始,中国医药行业生产落后,缺医少药。青霉素在当时的农村也很少见到,即便是大中城市也经常缺货,不能保证正常供应。齐谋甲抓住改革这一历史机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全国的医药生产经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以倡导科技、更新产品、改造生产技术为突破口,使中国的药品生产经营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1989年,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年。这十年,也是医药行业实行统一管理的十年。而在齐谋甲看来,当时医药行业的形势是前进中面临着严重困难,同时存在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经过十年的努力,医药工作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医药经济过高的增长速度已有较大回落,在克服困难中保持了平稳增长。医药市场的混乱状况正在着手治理、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科研教育工作进一步受到重视。

整顿依旧是主题词。

1988年年末,全国医药管理局长会议提出治理整顿医药市场以来,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医药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下发或批转了整顿医药市场的文件,有3个省的有关部门联合发出治理整顿医药市场的通知,开展了整顿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医药、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医药市场监督管理,部分地区出现的非法经营已被取缔,打击了制售假劣药的违法行为。

基于“按医药特殊性办事”这个认知,齐谋甲提出建立医药责任市场的观点,力主实行医药专营,从生产、商业批发、使用三个环节层层把关,形成一个责任链,实行“闭环式”封闭性管理,把假劣药品堵在外面,使其不能进入市场,无法销售。同时,他很早就提出,中国也应对药品实行处方和非处方用药的分类管理,处方用药不能滥做广告、随便出售。

推动青霉素投产成功

齐谋甲的贡献,不仅仅在改革开放后,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早在1947年,齐谋甲就到晋察冀新华制药厂工作,那年他才14岁。解放后,齐谋甲来到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事青霉素研制工作,当时青霉素年产量只有几百克,而且是自己生产的,所以尤显珍贵。1951年,上海建成了能生产抗生素的上药三厂,当时年产量也只有几十公斤,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医疗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而进口渠道又被美国封锁。因此,“一五”期间,国家把发展抗生素生产列为医药战略重点,作为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投资7000余万元的华北制药厂,就在1953年开始筹建了。

1954年,齐谋甲调到华药筹备处不久后赴苏学习。1956年,他回国后潜心熟悉设备安装,钻研工艺流程,为后来指挥生产打下了基础。1958年6月3日,青霉素率先投产。当时的动力供应还不正常,曾出现停电、停气的情况,但工人们坚守岗位,认真操作,排除故障,保证了顺利投产。为了事业,齐谋甲整天吃住在车间,尽管与生活区相距不过百米,但他一周也难得回几次家。

投产终于成功了,发酵单位大大超过了设计指标。这一成绩,让前苏联专家都感到惊讶。齐谋甲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创业史,对此前采访他的人也提到,“我当时从研究机关支援到华药这个重点项目,感到很光荣,这与现在某些研究人员不愿下基层的情况相比,心情是大不一样的。从1954年进厂,到1973年调京,我在华药工作过20年,当过这个厂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我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个厂,我对华药是很有感情的。”

这位现已85岁高龄的老一辈共产党员,在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医药事业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华,在中国医药事业走过的历程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