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美贸易战本质是技术战 医械自主创新迎考点

发布时间:2018-10-19 17:24:08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美贸易战本质是技术战

医械自主创新迎考点


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已燃。7月12日,我国商务部回应美方发动贸易战时表示,中方将作出必要反制。贸易战短时间内还有再一次升级的可能。

此前的7月6日,美国已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但贸易战的火苗并未就此收势。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额外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的清单,该清单不会立即生效实施,磋商结果还须等到8月30日。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焦仪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调整后,贸易战第一批清单中几乎没有药品和原料药的影子,但仍然有20多个中高端医疗器械被卷入战火。“明面上,国内企业面临着进出口危机和价格挑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此次贸易战本质上是一场技术战争,最终火力将集中瞄准‘中国制造2025’高科技领域,核心零部件的中美技术之争暗潮汹涌,犹如此前的中兴事件。”

剑指高端

低端医械被美移除

美国曾对中国拟加征关税产品清单有重大调整。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梳理后指出,就医疗器械行业而言,4月公告的初始征税清单中,医疗器械产品有52种。6月份征税清单中,仅有22种医疗器械产品,减少了一大半,药品和部分低端医疗器械被移除,主要保留了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对核磁共振、监护仪、超声、X线、心电图仪等征收关税。其理由是“征税可能导致大批中国医药产品放弃美国市场,而新增其它国家的供应商需要通过FDA较长的审批流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填补市场需求”。

“美国将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全部剔除征税目录,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的医药产业集中在创新药领域,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对中国原料药征税会影响美国药品供给。”元太研究的一份研报指出。

而保留对高端医疗器械征收高额关税,对于很多刚刚在国际市场站住脚的中国医疗器械厂家来说,影响还是不小。

记者留意到,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7年医疗器械地区出口排名广东第一,占27.59%。其中,深圳医疗器械出口占广东省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而美国是深圳医疗器械最大的出口目的国,2017年出口金额超过深圳总产值的10%,冲击由此可见一斑。

关税加征政策落地后,由此增加的成本必然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共同承担。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否有能力转嫁这部分成本,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自身所出口的产品在当地的竞争力。“此外,对于中国医疗器械厂家来说,拓展海外市场,价格是一大优势,如果是同质化竞争很严重的品种,需要靠低价来抢市场的,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业内有分析认为,收缩在美市场或成为中国高性能医疗器械厂家必要的手段。

而美国加征关税后,我国的医疗器械出口结构会不会改变还是一个未知数。此外,业界关注的还有,接下来美国再出台对华商品征收关税清单,医疗器械是否还是重要目标有待观察。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如果将对美出口商品分为高中低三端的话,第一批清单主要针对的是高端产品,未来可能侧重打击中低端的商品。

“贸易战带来两败俱伤,不仅带来进出口损失,还有关键零部件的问题。”焦仪对记者直言,“中国还进口了一些美国零部件作为自身产品生产的关键部件,贸易战影响的不只是成品出口,?荩(下转11版

还有关键部件的进口,没有关键部件怎么生产?后续影响将呈现‘蝴蝶效应’。”

贸易战隐忧

带来自主创新大考

为反击美国的高额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也涉及医疗器械。

记者检索发现,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中,我国向美国征收关税涉及的医疗器械类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装置、病员监护仪、眼科用其他仪器及器具、其他医疗设备、外科或兽医用 X 射线应用设备等六项。

一方面,加征关税后,上述进口设备市场占有格局可能将被改写。另一方面,去年以来,主管部门相继发布多项医疗器械审评政策法规,为国产创新给予空前支持。比如,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重点发展具备重大临床价值产品;突破自主创新,加速国产化等。在进口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国产品牌是否拥有崛起的机会需拭目以待。

以此次双方清单中都涉及的核磁共振为例。“在国产核磁共振领域,苏州郎润等企业出口比较多。此外,国内还有十多家企业拥有核磁注册证。但在市场上,总体还是国际品牌占优势。”采访中,资深医疗器械营销专家王强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中国医疗设备》等8家机构3月下旬公布的数据表明,在磁共振MRI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中,德国西门子占35.1%,美国通用电气占30.4%,荷兰飞利浦占22%,日本佳能占10.7%,中国东软占7.4%,中国联影占1.1%,其他占0.5%。

截至2018年2月,国内拥有最多磁共振产品注册证的公司仍是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其总数达21个;深圳市贝斯达17个,位居第二;深圳安科12个,宁波鑫高益12个,并列第三。实际上,超导磁体技术是目前MRI技术领域的重点技术方向,目前国内拥有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注册证的厂家还有深圳安科、东软医疗、开普医疗、联影等。未来,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必将展开激烈竞争。

但总体来看,高端医疗国产替代道路还很漫长。广东一位企业人士对记者坦言:“从产品核心技术、配套附件到几何质量设计和控制,再到成本控制等方面,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

采访中,由协会专家给本报记者独家提供的一份2018版权威行业报告提示,“通常企业都会将研发成本主要分配在产品主体上,对于研发产品配套的专用附件的投入就更显微薄。而且配套附件的研发涉及完全不同的材料和工业设计领域,本土企业一般很难再去投入独立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来支撑配套,结果就会导致国产产品即使主要性能达标,使用综合体验也大大逊色于同类进口高端产品。”

此外,国产医疗器械产品除了要在核心技术、传感器部件等垄断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外,还必须在产品质量性能、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上取得突破。产品的几何质量是综合质量性能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体外诊断设备等涉及运动控制、装配集成的产品领域。而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在几何质量设计和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短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