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汹涌而至的IPO大潮有多少内在动力?

发布时间:2018-10-18 11:24:38作者:路人丙来源:医药经济报

汹涌而至的IPO大潮有多少内在动力?


资本正以创纪录速度流入生物制药领域。

仅仅在6月份的最后一周,美国市场就上市了4家生物制药企业。事实上在6月下旬,美国有多家生物技术公司IPO,且融资总量超过10亿美元。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美国已经上市约30家生物技术企业,接近去年全年的31个,融资总量超过30亿美元。

6月最后一周上市的4家生物制药企业各具特色:开发CKD的Tricida公司融资2.2亿美元,是少见的已经完成Ⅲ期临床的IPO;开发mRNA药物的Translate Bio公司融资1.22亿美元,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mRNA企业;开发CD47激动剂的Forty Seven公司刚成立两年,这次融资1.12亿美元;另一家免疫疗法、开发肿瘤疫苗的Neon公司融资1亿美元。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掀起了这波生物技术公司IPO大潮?

美国大环境利好

有多种因素推动这波资本涌入生物制药领域,既有刚性需求也有一定的泡沫成分。

现在美国的大环境对生物技术领域非常有利,这是主要驱动力。

FDA连续几年批准的新分子药物数量都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且继续显示与制药工业合作尽快上市颠覆性新药的友好态度。现在只要产品没问题,FDA极少会成为赢利障碍。支付方面虽然压力很大,但受到挤压较多是传统的me-too常见大众病药物。相比之下,颠覆性疗法受到美国支付部门青睐,而这些药物正是生物技术公司的主攻方向,所以资本大量涌入。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限制药价,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以至于他宣布限制药价新政的当天,居然制药股股价普遍上扬。

研发效率在提升

生物技术生存环境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技术进步本身。随着基础研究的进步和临床前、临床研究的精准化,现在研发效率已有所改善。

挣扎多年的几个主要技术如RNA、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几乎同时进入收获季节,令投资者热情高涨。

最近几年的一个重要治疗板块是肿瘤免疫疗法,这种疗法不是直接杀死肿瘤,而是破坏肿瘤的生存环境,通常安全性比传统化疗要好。更重要的是,免疫疗法的应答持久性远高于传统疗法,第一次令晚期肿瘤治愈成为触手可及的目标。免疫系统十分庞大复杂,介入点很多,所以吸引了大量资本从不同角度、不同通路调控这个天然抗癌系统。

近几年,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开创新技术的著名大学教授纷纷下海,而经验丰富的世界主要药厂高管也大量涌入初创生物技术公司。这令生物技术公司的技术和执行力都有较大提高,也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越吹越大的泡沫

当然,这些有利条件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泡沫”。很多投资者怀着“不想错过下一个PD-1”的心理,有点赌博的成分。

现在,不仅投资进程前移,A轮基本也就是原来的天使,而且单项投入力度明显上升。很多临床证据不多、甚至没有临床数据的企业也参加IPO,虽然早期阳性数据相对容易得到,但假阳性更多,这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失败率。

早期项目的区分和评价非常困难,与买彩票类似,但人的本性都认为自己投的项目最可能赢。然而,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最后必须有人失败。目前制药业对有些高新技术的早期评价也存在不足,比如免疫疗法,到现在还没有可靠的评价系统。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重复盲目投入,但大量资本的涌入的确给颠覆性技术一个快速成长的机会。现在家喻户晓的PD-1药物五年前即使专业人员也没几个知道,这可能是现在生物技术IPO如此火爆的最核心因素。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