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7 13:57:49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商务部对美国等地进口苯酚进行反倾销调查
国产苯酚有望量价齐升
3月26日起,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记者注意到,本次调查期限自2018年3月26日起,通常应在2019年3月26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9年9月26日。
我国对美国、欧盟等地进口苯酚反倾销立案调查,将大大影响进口苯酚在华销售。采访中,一位负责原料药进出口的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苯酚属于化工行业的产品,涉及原料药很少。单从技术上讲,由于苯酚的生产工艺不难,国内产品替代性较强,总体影响有待观察。”
反倾销战役再起
今年2月2日,商务部收到长春化工(江苏)有限公司、西萨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等申请人代表国内苯酚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请求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主张,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苯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出口销售。
商务部网站显示,本次反倾销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
资料显示,苯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此外,苯酚在化工原料等方面也有重要用途。制剂生产厂家使用苯酚主要用于生产水杨酸苯酚贴膏(俗称“鸡眼膏”)、樟脑苯酚溶液、复方间苯二酚苯酚搽剂、苯酚伪麻片等制剂。
前述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我国针对苯酚反倾销调查已经不是第一次。2002年6月1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代表中国大陆苯酚产业向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的进口苯酚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
2003年6月9日,商务部初步裁定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的进口苯酚存在倾销,自2004年2月1日起,对原产于上述地区的进口苯酚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自2004年2月1日起,对申报进口的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的苯酚,除按规定征收法定关税外,还应区别不同的供货厂商,按照适用税率和特定公式征收反倾销税,并按公式计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2009年,商务部应业界要求,对反倾销进行期终复审调查,并于2010年1月31日起,继续对原产于上述地区的进口苯酚实施为期5年的反倾销措施。
此后,海关并未发布类似公告。
国际需求格局生变
对苯酚产业而言,2017年的发展并不乐观,大部分苯酚生产企业处于负盈利局面,市场心态一度降低至冰点。这种情况一直到福建申远以苯酚为工艺的己内酰胺投产之后,才有转折点。慧聪化工网信息显示,2017年11月初,苯酚价格开始上涨,利润值也迅速反弹,最高点在12月中旬的2658元/吨。
据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渝工商经处字〔2016〕15号,苯酚作为药用原料,重庆西南制药二厂实施独家代理和拒绝供货后,苯酚原料药的市场销售价格从2014年1月前均价127.47元/公斤上涨到最高5320元/公斤。原料药价格上升助推制剂成本上涨,鸡眼膏的销售价格从2012年的约1元/盒,上涨到2015年的最高价9元/盒,改变包装后的鸡眼膏还涨到了约20元/盒。
今年1月中旬以来,受原料纯苯价格下滑以及需求限制影响,国内苯酚价格持续下跌。但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对进口苯酚反倾销立案调查,加上部分装置关停,美国进口货源有所缩减,将会加剧2018年国内苯酚市场供应紧张的态势,国内苯酚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中国苯酚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美、韩、泰。2017年前11月,中国累计进口30.1万吨,已超2016年全年(24.8万吨)水平。今年1月,我国最大的苯酚进口国是韩国,进口量为1.8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9%,较上月大幅增加235.82%;第二大进口国为美国,进口量为6892吨,占总进口量的19%,环比减少50.48%;第三位为泰国,进口量为5997吨,占总进口量的17%。
近几年,中国苯酚消费量逐年增加,2017年预计超过200万吨规模。对比2012-2014年的产能急速扩张,2015-2017年中国苯酚产能较为稳定。2017年产能为241万吨,较2016年略微下降,原因是高桥石化10万吨产能关闭。从区域分布看,上海与江苏地区的产能近乎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从全球贸易流向看,北美、西欧、东北亚均为主要的流出地。美、日、韩、泰、中国台湾是重要的输出地,而中国、印度则是重要的流入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进口替代已向前迈出一大步,供应缺口正在缩小。随着酚酮产能的逐渐扩充,国产苯酚逐渐走向世界,我国的苯酚出口量上涨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印度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进口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