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美贸易摩擦,本土药企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18-10-17 11:47:55作者:本报记者 郑莹莹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有分析团队认为,医药产品为刚需,美国很难对其进行限制,医药行业为贸易战背景下的避风港

美国当地时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有消息透露,提高关税的行业包括自动化工具和机器人、航空航天和航海设备、新能源汽车、铁路、农业和生物医药。

影响到底有多大?

特朗普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将依据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自去年开展的“301调查”,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将制定新的投资限制条款,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的技术。同时,特朗普指派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15天内宣布将被提高关税的产品清单。

一位从海外归国的行业专家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目前只是对进口商品征税或者取消关税优惠待遇,的确涉及到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但从投资并购角度看,应该影响不大,但中美双方都会在各方面都受到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301调查”中,美国贸易代表审查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数百项交易报告,其中包括生物技术领域,并指出,在该领域,中国企业通过合作研究在海外寻求先进的生物技术,推动国际生物技术转让,通过并购促进新产品和“关键技术”收购,得到政府财政支持。

人才交流、技术转让、高科技产业投资等都会受到限制,包括非直接影响。比如会限制某些敏感技术,对一些华人科学家和中国的合作进行监控,不过这主要是在与军事相关的领域,包括芯片、材料、计算机行业等,对于医药行业来讲,由于生物医药领域目前合作敏感度不高,因此问题不大。

但国内企业中出口额比较大的肯定会受到影响。同时,中国企业并购美国大型药企的可能性也将缩小。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在经历了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的突飞猛进之后,2017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并购活动呈现回归态势。在百强交易中,医疗健康投资增加了4笔,以12笔位列第五。去年中国跨境并购百强交易最集中的地区是美国和中国香港,分别占了16笔,其中美国比上一年减少了14笔。尽管目前交易最集中的还是美国,但交易数量却在减少。

“目前看来,要加强海外合作,可能只有去美国投资早期项目和并购一些小企业,将海外公司总部设在美国,而且生产基地就放在当地。”上述专家提到。

对于投资,博腾股份对外表示,正在评估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相关风险和影响,也会密切关注后续进展,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医药成“避风港”

在签署备忘录消息发布的当天,美股和A股市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出口占比较大的医药企业中,部分企业对外公布了由此带来的影响。

3月23日,金河生物财务总监牛有山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是全球范围内金霉素产量最大的生产商,产品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南美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而思创医惠表示,目前来看并没有对公司产生影响,但如果后续公司研究发现影响过大的话,将会在年报中向股东披露。博腾股份公开表示,就公司目前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业务量及与客户的贸易条款来看,中美贸易战对其业务影响非常有限。2017年,公司直接对美贸易占比约15%,绝大部分业务收入来自于欧洲制药公司,同时根据公司和客户签订的贸易条款,绝大部分贸易关税由客户承担。

西南证券分析指出,美中贸易战对医药行业影响甚微。美国对中国新关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是科技和电信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在医药领域:①中国药品出口主要集中于原料药,原料药是成品药生产的必需品,且属高能耗高污染行业;②制剂方面,国内出口制剂多为美国的供给短缺品种,且近期部分印度制剂出口企业被 FDA 关停整改,进一步造成供需紧张;③器械方面,由于成本限制,美国几乎不生产中低端医疗器械,而这些产品又是美国国民日常生活与健康保证所必需的。

分析团队认为,医药产品为刚需,美国很难对其进行限制,医药行业为贸易战背景下的避风港。

据了解,我国西药类产品2017年上半年出口到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前十大目的地国的出口额占比高达57.5%;美国反超印度,重夺我国西药出口目的地国榜单冠军地位,我国对其西药类产品出口额达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7%,出口表现为量价齐升。

其中,原料药出口额占比为82%,原料药出口类别中,氨基酸类、激素类、解热镇痛类、维生素类、中枢神经系统类等的出口额均实现了强劲增长,但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出口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在西药制剂的出口上,我国企业没能延续去年的迅猛增长势头,出口额仅实现了3.51%的同比增长,不过出口均价暴涨55%值得关注,说明我国对美国出口的西药制剂产品附加值较高。

“在医药领域,目前美国进口产品中,医药占比3.21%,主要集中在原料药,原料药是成品药生产的必需品,且原料药生产属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美国不可能对其加以限制。目前药品制剂和医疗器械还是进口大行其道,而国产药品及器械已经具备和进口品牌竞争的实力,中美贸易战有望加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速度,利好国产龙头生产企业。”东吴证券分析报告称。

实际上,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逐步从原料药、低端制剂向高端制剂、改良型新药及创新药领域攀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是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加大认证力度和海外合作加快中国制剂国际化进程。

不能忽略的是,目前看来,美国市场规模较大,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首选目的地,一些拥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软硬件基础及资金实力的企业纷纷开始在美国注册申报新药和仿制药。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药企的国际化路径究竟怎么走,还需要继续观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