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6 12:42:39作者:编译 朱军生来源:医药经济报
制药工业亟需发展协同文化,以优化提升质量管理标准。强大的质量实施体系将有利于丰富知识管理、帮助持续改进。
在不久前结束的印度卡纳塔卡邦制药生产商协会(KDPMA)研讨会上,有知名咨询公司研究员指出,成为全球药品检查合作计划组织PIC/S成员,将促使一国的药品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并与国际高标准全面对接。
PIC/S GMP标准等同于药品的EU-GMP和原料药的ICH Q7-GMPs,在关于“转向PIC/S:质量文化变革需求”讨论中,医药专家指出,制药业应为迎接全球标准未雨绸缪。由此,不仅有助于完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能帮助药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员工个人的质量文化理念源于对卓越的热情,其工作不仅仅是遵从。”实践证明,质量文化不是阻碍成功的因素,而是帮助企业建立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决策体系的必要条件。健康的质量文化,需要管理层具有主导权和责任制。
为此,企业组织结构应该配置跨职能的质量控制权,从而激励员工对质量管理充满积极性。加入PIC/S的过程需要文化变革与之相适应,为实现该目标,制药企业应聚焦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建设。这一点,在PIC/S GMP指南第一章、第二章的第二部分以及ICH Q10中都有涉及,即生产系统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管理评价。
上述研究员表示,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正是质量文化正确做事的时候。它基于六方面的优秀框架而建立,包括建设能力、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稳健体系、质量度量和高效沟通。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管理能力,需要主要领导和胜任的人力资源来委派任务,并确保培育有效技能来履行职责。通过领导层的推动,企业文化在创造可持续的质量文化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这种主动型的质量管理方法,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并确保持续改进。
同时,保持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监管机构的充分沟通,也将有利于提高组织运营的透明度。“我们的制药业已经建立起了国际一流的生产设施,还应专注于培养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管理者。这需要与学术界联合,加强在职所需的具有优秀资质的医药专业管理人才建设,推进制药业形成发展更优质量标准体系的管理文化。”这一观点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