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6 12:09:52作者:本报记者 郑莹莹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两年来,受国家政策鼓励,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下,中医药行业发展迎来了春天。由于环境、产地加工和盲目种植、标准不确定等因素,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成为行业聚焦的重点。与此同时,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重点。
5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通告,经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有26家企业生产的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主要问题出现在性状和特征图谱等。除了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追溯,在临床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行业认为,也必须配备有经验的人进行把控。或许出于这一想法,此前,北京同仁堂京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聘请金世元教授为首席中药饮片鉴别专家顾问,负责公司旗下25家门店中药饮片鉴别与中药调剂规范的指导工作。
方法可行
在盛实国医馆馆长严桂林看来,外聘专家负责中药饮片鉴别与中药调剂指导工作在国医馆行业备受认可。“药厂有药厂的规范,药店有药店的管理规范。从使用单位来看,国医馆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中药的鉴别能力,中药饮片属于非标品,在规格、等级、性状方面都会有要求,提高临床的使用鉴别很有意义。”
中药材天地网副总裁贾海彬对此表示认同,让中医在临床指导鉴别中药饮片的思路可行,中药是中医的武器,和中医是一个整体,中药行业需要中医回归对中药饮片的话语权。
毋庸置疑,在中药的临床使用中,鉴别用药十分关键,药材含量符合药店标准并不意味着其就是好药,比如有些药材的根部和茎部不能一起用等常识,不会在药典中详细标明,但老中医会有自己的认知和要求。因此,邀请行业内专家帮忙鉴别十分必要。
据记者了解,除了同仁堂,目前还有中医馆将自己购买的药材和市面上流通的药材,选择多个品种,请业内高水平专家做盲评和盲测,从而确定哪个药材的质量高一些。而在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中,现也邀请老中医成立了专家组,帮助医馆共同确定一些药典之外的行业标准,并给医馆人员做指导。
人才培养要跟上
虽然外聘专家负责中医馆的药材鉴定被视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主要因为这需要更多有经验的中药人才。那么,现阶段,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保障中药饮片的使用质量?严桂林提到,以中药饮片生产为依托的医馆,本身具备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链条,不需要药房管理人员做太多的鉴别工作。而外购的中药饮片,则会请老中医等相关人员定期评审和抽查,进行辨识。不过,这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制订行业标准才是出路。
严桂林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医药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不少中医连药材没有见过,对药材的理解也不到位。随着政策扶持加大,越来越多有志向成为中医的学生,都越来越关注中药,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医能够了解中药,对质量提升和标准确立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而贾海彬的担忧则在于这些年中医教育和中药教育分开带来的影响。在他看来,目前亟需解决的是中医药发展和传承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现代化,中医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学习中药,通过实践去认识中药材,这样才能够了解中医。“如果按照西医框架来进行中药的药事管理,很容易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这一局面必须被打破。”贾海彬如是说。
谈及中医人才培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陈宝贵教授认为,一方面要通过院校培养,初步实现中央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实现师承教育,把教学与实践融合为一体。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程序和症候等,更重要是师父在言传身教的交流中渐渐形成的气质、捕捉问题的敏感度和未来必须的职业能力,而这些隐性知识很多是与从医职业直接关联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