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药国际化新特点

发布时间:2018-10-15 17:26:24作者:李辉 刘伟洪(中国医保商会)来源:医药经济报

贸易顺差缩小

2017年,我国医药类产品进口额558.77亿美元,出口额607.99亿美元,贸易顺差下降至49.22亿美元,下降幅度34.60%。高端医疗器械、制药装备、西药制剂和生物制剂进口连续快速增长是贸易顺差快速缩小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促进进口战略的稳步实施推动了医药外贸平衡发展。如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自动进口许可货物种类,继续使用进口贴息资金等举措。可以预见,未来进出口贸易将更趋平衡。

原料药出口回暖

2017年,受环保趋严、上游货源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客观因素影响,企业加快西药原料生产线的结构性改革,加大环保管控力度,由“走量”向“保质”方向转变,上半年原料药出口呈现量减价增的趋势,下半年出口量复苏,出口金额增长明显,全年增幅13.71%。

以维生素类出口为例,从去年下半年起,出口价格一路上涨,虽然出口量下降幅度在20%左右,但出口额增长30%,个别月份的出口额甚至翻倍。

制剂加工贸易大幅回升

2017年,医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金额104.31亿美元,同比增长6.11%。其中,制剂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增幅高达48.80%。

制剂加工贸易的大幅增长,说明国内制剂生产线在生产设备、质量管理、技术水平等软硬件方面实力快速提升。

生物药、体外诊断方兴未艾

生物药研发代表全球制药行业的未来。截至2016年,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药与化药规模比例已缩小为1:1.34。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产销规模稳步增长,年均增速在15%以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拥有最多在研生物药数量的国家。

在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提升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也在日益扩大。预计到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7%。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体外诊断市场。

外包服务不断壮大

对中国本土企业而言,随着医药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细分,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MO(医药生产合同外包服务)、CSO(医药销售合同外包服务)等业态逐渐兴起,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新形式。国内CRO不断壮大,承担着大量外企药物研发、临床试验项目,预计2020年中国CRO市场将超过870亿元人民币。

中医药服务加快“走出去”步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派出中医临床医师约2000人,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的60%。超过60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药研究中心等,年接诊量达到25万人次。

中国研发实力获全球认可

国内的研发创新型药企进军海外市场的进程迅速加快。2017年,我国企业新获得34个制剂产品ANDA文号(其中8个为暂时批准),是去年获批数的1.7倍。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进军美国仿制药市场。

“授权许可”是2017年国内医药研发领域的关键词。百济神州、恒瑞医药、誉衡药业、南京传奇4家企业的6个产品以授权许可的形式,与海外研发巨头、跨国投行展开合作,交易总金额超过32亿美元。这一方面体现出全球对于中国企业研发实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企业在产品研发定位、目标市场开拓、风险管控等方面有着清晰的路线规划。

跨境资本成交额屡创新高

2017年伊始,三胞集团便宣布耗资8.19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医药公司Dendreon,以如此的大手笔拉开序幕;接下来,复星医药、人福医药、仙琚制药、三生制药、威高集团等纷纷登场,三胞集团创下了收购海外首个生物类原研药的纪录,而复星医药则以10.91亿美元创下目前为止中国本土药企最大海外并购案。

根据并购投资服务平台易界发布的《2017前三季度跨境并购趋势报告》,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案例当中,医疗健康行业占据13%,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并购热点行业。共完成了32宗跨境并购案例,超过2016年同期的21宗,涉及金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

此外,成立仅3年多的创新药公司再鼎医药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募得1.5亿美元资金。

贸易摩擦居高不下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遭遇的贸易摩擦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出口的医药产品遭遇了15起贸易摩擦调查。其中,包括印度发起的5例反倾销调查和1例反规避调查,美国发起的4例知识产权侵权337调查和1例反垄断诉讼,以及欧盟发起的2例反倾销调查和乌克兰发起的1例反倾销调查。产品涉及糖精、氧氟沙星、甲硝唑、糖化甜菊糖苷等。

从案件上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印度对我国企业发起的贸易摩擦案件依旧居高不下,二是美国以侵害知识产权为名义的337调查案件增加。

专利诉讼能力提升

新药开发成本高,原研药厂积极专利布局,阻碍竞争对手产品上市。而企业进行专利挑战,胜诉后往往可以提前上市新产品。以往,我国企业在专利诉讼方面的经验少,胜诉案例不多。而如今,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显著提高。

2017年,有两起中国药企的专利诉讼案胜诉。6月,华海药业及其美国子公司Prinston针对Noven公司“Brisdelle”帕罗西汀胶囊的专利挑战胜诉。这是我国医药企业首次第四段(PⅣ)声明的ANDA挑战成功案例。12月,绿叶制药在德国赢得卡巴拉汀单日贴剂侵权诉讼,法院维持一审判决,判定无论诺华原有专利是否有效,卡巴拉汀单日贴剂并无侵犯专利权。

营养健康产业潜力大

中国是全球营养健康原料最主要的生产供应地,同时也是全球营养保健产业发展潜力最大、增速最快的消费市场。人均GDP的增长带动国内健康需求消费。从进口数据看,2017年,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进口额为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市场上增长较快的热点品类有:蛋白质粉、钙制剂、维生素类、参类制品、蜂类制品、鱼油等。

2017年,注册与备案“双轨制”政策正式实施,企业负担减轻,逐渐形成“备案占多数、注册审批占少数”的监管新格局,促进保健品市场良性发展。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