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营养保健食品 进口火热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8-10-15 15:23:51作者:医保商会 张中朋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新动能快速成长,对健康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2018年一季度,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制成品)进出口两旺,进出口额达到9.2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出口额为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进口额达5.5亿美元,同比增长43.4%。

QQ图片20181015152525.jpg

进口市场:

美澳德产品受宠

从进口金额上看,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营养保健产品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统计显示,从上述市场的进口额分别达到1.1亿美元、0.9亿美元和0.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8.4%、163.8%和26.5%。

其中,作为全球最大的膳食补充剂市场,美国2017年的市场规模为440亿美元,同比增长6.4%,是近四年来的最高增速,来自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澳大利亚企业则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出色的品牌运营能力,把握住了跨境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机遇,在华业绩快速增长。数据统计,澳大利亚有82个营养保健产品TGA生产基地,行业规模在三年内由23亿美元发展到2016年的47亿美元,出口额在三年内实现翻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是其主要出口市场(两者占其出口额的60%以上)。

此外,在消费者眼中,德国制造是优秀品质的代表,来自德国的产品发展很快,已跻身前三大进口市场(如图所示)。

消费渠道:

跨境电子商务吃香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有11.9亿户。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9,318亿元,增长35.4%。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14,567亿元,增长34.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24.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6.1%。

具体到境外营养保健食品领域,以一般贸易进入中国市场依然是最大挑战。

自跨境电子商务2013年10月试点实施以来,跨境电子商务成为营养保健食品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模式,国家也在进一步鼓励跨境电子商务这一业态的发展。今年3月,原商务部部长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透露:“中国跨境电商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另据海关统计,2017年通过海关系统验放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总额为902.4亿元,同比增长80.6%,其中出口金额336.5亿元,同比增长41.3%;进口金额565.9亿元,同比增长120%。

毫无疑问,跨境电子商务为境外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已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品牌通过此渠道进入中国,国内保健产品市场维持多年的格局正悄然生变。国内消费者出于对国外知名品牌质量的信任及产品多样化的考虑,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营养健康产品成为当前众多消费者的选择。

政策助推:

备案产品放量

截至今年3月底,以“蓝帽子”(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注册获批的保健食品共17,457个,其中国产的16,684个,进口的773个。

而自新《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保健食品备案制度备受行业关注。去年12月,首例进口备案产品获得许可。

与注册相比,维生素及矿物质类保健食品备案相对容易。目前有很多产品处在申报之中。获得备案成功的产品将进一步丰富营养健康产业的市场线,以一般贸易的方式进口到中国,布局至数十万家药店、商超等线下渠道。

商会统计发现,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351个国产备案产品和21个进口备案产品获准上市。

热销品类:

主角不变,新贵活跃

在进口品类方面,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钙、铁、锌、镁)仍是主要进口品类,进口额分别为9665.3万美元和3340.2万美元,两者占总进口额的23.4%。其次是传统滋补产品燕窝,进口额达到5349.6万美元。蛋白质粉、益生菌类和鱼油软胶囊紧随其后,进口额分别为3390万美元、1680万美元和1241万美元。

近几年,运动营养和益生菌市场日益受到关注,消费市场对运动营养产品和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呈现井喷态势。尤其是益生菌类产品,得到了市场、消费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市场发展迅速。今年初,汤臣倍健拟以现金方式购买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 Pty Ltd100%的股份,总交易对价将不超过6.9亿澳元,是对海外品牌益生菌产品在中国市场发展看好的一个例证。


展望<<<

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消费市场总体走势良好,大众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营养保健行业正处于由量到质的消费升级阶段,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消费需求不断扩大。诸多研究表明,国内消费已进入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商品消费规模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未来三年,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趋于环保、健康、个性和个人体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素质水平整体提高以及老龄人口和亚健康人群的不断增加,营养健康领域的发展还将带给业界更多惊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