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两票制下 产业园造共享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8-10-15 15:17:53作者:张凌辉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3年以来,国内不少区域药企建设了规模不一的医药第三方物流园区。由于政策、市场不成熟,服务项目单一,很多企业的医药第三方物流业务开展不是很理想。部分园区规模较大,没有理想的后续项目发展,整个园区的盈利性无法体现,甚至严重亏损。但也有少数园区,如四川的IHC国际健康产业城、云南昊邦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由于精准地切入了当地市场,得到了极大发展。

如果说医药第三方物流的特点是资源共享,那么健康产业园则是典型的生态圈经济。近5年的发展历程恰恰证明了只有将医药第三方物流业务与医药产业走势结合在一起,为入园企业打造共享的包括更多产业链服务内涵的生态圈,才可能实现企业与客户双得利。

QQ图片20181015151806.jpg

产业园区功能不一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大型健康产业园分为以下几类:初级阶段的第三方物流园区、规模商业药企建设的综合性健康产业园区、工业药企为主导生产性健康产业基地、政府主导的健康产业园区以及旅游养生类健康产业园区。

一般商业药企建设的第三方物流园区以自用为主,兼顾对外提供药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占地规模从几十亩到百多亩不等。这类园区在国内已经放开药品第三方物流业务的省份是主流,第三方物流业务大多尚处于亏损状态。

工业药企为主建设的生产性健康产业基地,典型例子如江中集团的健康产业园、天狮国际健康产业园、民生药业集团在洛阳嵩县的健康产业园区等。这类园区往往也是企业的核心种植、研发、生产基地,投资巨大,但是以企业自用为主,极少数也开展产业旅游、健康居住与养生等项目。

政府主导的健康产业园区形式更加丰富,如泰州医药城、上海张江生物产业园区、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当地政府在此类园区的规划、定位、建设、招商引资中往往是核心角色,并且给予了大量的产业政策、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吸引全国各地的工商业药企、研发机构与高端科研创业人员入驻。

旅游养生类健康产业园区与医药产业链上企业的关联度并不高,归属于大健康与旅游产业的交集产业点,如棋盘山旅游健康产业园、大兴东旅游世界-兴东大健康产业园、赤峰市喀喇沁旗打造的“生态养生园、休闲喀喇沁”美林谷核心景区大健康产业园。此类园区以旅游服务为主,兼顾医疗、保健、养老等功能。

本文重点介绍的规模商业药企建设的综合性健康产业园区,如四川IHC国际健康产业城、江苏常州亚邦医药健康产业园、云南昊邦医药健康产业园是典型代表。

这类园区的业主企业在当地往往是医药流通产业领先企业,项目占地从几十到上千亩不等,包括了医药商业批发、电子商务、医药会展与培训、医药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健康体检与新品研发、物流配载、总部办公、配套商业服务、住宿与餐饮娱乐等综合性的功能,园区内支持的药品、器械等大健康产品流通规模从几十亿到几百亿元不等,入园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已经形成当地典型的医药流通产业经济聚集区。

整体规划 分期建设

规模商业药企建设的综合性健康产业园区在国内尚不多见,但是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且是发展方向。

这类园区必须从定位上明确:不仅服务于项目业主单位一家,更多是建设成为当地医药流通经济的创新平台,吸纳当地各类药企、医药从业者、异地工业药企、配套产业经营者入园,为他们提供从办公到商贸,从物流到金融,从主营业务到配套服务的一系列经营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引来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园区才可能达到理想的运营效果。

根据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测算,此类健康产业园区至少占地应不低于60亩,理想占地规模应该在200~500亩之间,有“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思路:首先利用好当地的药品、器械第三方物流政策,一期时即建设符合当省要求的药品第三方物流中心仓库(配套自动化软硬件设备);建设必须的总部办公楼、食堂、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

在一期建筑建设的同时,项目业主单位就要成立专业的市场团队,对当地医药商业药企、各类经营者、异地工业药企进行招商招租,争取在库房通过GSP验收后即可以交付客户使用。

笔者调研发现,前述成功的园区企业在开拓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同时,还有专门人员对接各类金融、物流货运、电商机构,同时与金融或电商机构合作,开发服务于园区的供应链金融项目,如仓单质押、销售订单与货运订单的保理服务等。

一期项目规模效应

有上述园区经营者在打造一期园区的同时,即联合当地中小商业与连锁药企组建股权公司,大家将普货的集中采购与储运业务放在物流园区内,在享受低价、优质物流服务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正是因为有一期项目的成功与聚集效益,此类园区二期项目可以加大针对规模药企的区域总部办公楼房以及单独物流库房的建设力度。如果可以实现园区内单体建筑的分割产权出售,将更有利于园区商业价值的体现。

同时,项目业主单位在操盘二期时可以用好一期入园企业的规模效益,实现货品在统一电商平台上的集中采购或销售,实现资金效益集中化使用,实现新品研发与分销的共担与共享,获得更高层次的业务整合与股权效益。

在两票制大背景下,国内需要上述具有生态效益、平台价值的健康产业园区不低于1700座。而大多数项目建设单位尚无此类概念,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正是少数有实力、有想法的企业“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园区建设与经营单位就能整合好当地资源,成为新时期活下来又发展好的健康产业经营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