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美贸易摩擦的 风险与机遇

发布时间:2018-10-10 15:05:35作者:时代方略首席咨询顾问 杜臣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加强经营和管理“不确定性”的管理,让更多的不确定变为确定,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4月初美国启动对我国的301调查,在征税清单中,涉及数十类药品和医疗器械类产品,一时间相关企业有些担心。5月20日又峰回路转,中美在第二次磋商中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中美两国将在能源、农业、医疗和高科技产品、金融领域开展合作等内容。

在《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的新闻稿中,语言虽高度概括并没有列出相关数据,字里行间也蕴藏着大量信息。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按照预期,2018年会有进一步的开放措施,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一个趋势,那就是中国药品和医疗市场将更为开放,同时,美国放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包括医疗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亦可期待。

必须直面的是,中美两国在制药和医疗器械技术水平上还有相当差距,虽然我们正在奋起直追,但依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专利法从无到有、从宽到严,推动了我国医药和治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但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一般意义上的药品、医用耗材、药用辅料等持开放态度,但对于高技术药品、诊断产品、医疗器械等领域,还是持有一些保留态度。这次贸易磋商承诺,“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加上此前中国已成为ICH成员,本土药企有理由期待获得全球更多同行更先进的技术转移,同时也从自身做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未来,中国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新药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本土药企在并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时受到的不平等对待会越来越少;中国的药品、医用耗材、诊断产品和药用辅料标准,将逐步与全球一致并处于同等水平;中外合作进行药品、医用耗材、诊断产品和药用辅料研发的阻力有望进一步降低;本土医药企业可以共享全球医药数据而不用另起炉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加大国民享有全球同等高水平医疗技术的可能,加快医药技术在全球的流动和增值的步伐。

另一方面,这并不等于本土药企(包括医疗机构)可以无代价地采用全球最新技术。随着全球贸易体系的演变和区域一体化贸易体系的增加,贸易摩擦不会减少,甚至会更多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中国相关企业来说,中美在医药高科技领域的开放和中国降低关税等措施,只是开辟了更密切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国近14亿人的用药和医疗问题从根本上讲主体要靠自己,依靠学和买,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此外,还可以看到,这次中美贸易磋商的新闻稿中两国的认知和解释差别较大,未来如何落到实际还存多变数,因此本土医药企业依然要立足自身,包括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内的医药改革新政,必须继续积极推进。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中国药企要特别关注《专利法》的修改,关注药品更基础的知识产权问题,这将涉及一些过去经常被忽视的基本面。这些内容对药企的影响不仅仅会体现在执行层面,还有可能涉及企业的风控体系乃至经营观。

中美贸易摩擦和解决摩擦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既存在风险也是机会,本土药企应乘扩大开放之机继续做强自己,加强经营和管理“不确定性”的管理,立足根本,让更多的不确定变为确定,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相关


良性竞争促进产业技术革新


此次中美加强贸易合作,增加美国先进医药和器械可及性的同时,会给国内医药市场带来很大挑战,尤其是创新药、三类医疗器械和首仿药。

但良性竞争才能促进国内医药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质量裂变。就像改革开放之初,国外汽车行业的涌入直接带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美国先进医药和器械更多地进入中国,短期来看会影响本土医药产业的销售市场,但长期来看将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提质裂变,尤其会带来自主创新实力的提升。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想受制于人,唯有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

(工信部赛迪智库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医药研究室主任  曹慧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