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维生素涨跌轮回将至?

发布时间:2018-09-30 14:50:01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大部分维生素价格回落,但从生产格局、国内环保形势分析,价格走势尚难预料


截至目前,多家公布一季度财报的上市药企中,浙江医药、新和成、金达威、东北制药等公司预计净利润增幅超过100%,业绩大增的主因是维生素涨价。

医药经济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已有部分维生素品种价格从高位回落。健康网研究员巴艳凤表示,一季度维生素整体情况趋好的原因是“很多单子都还是去年四季度的订单”。目前,不少维生素产品价格开始下滑,这种下滑趋势或将在第二季度数据上体现。

净利大增

证券时报统计显示,新和成、浙江医药、花园生物、冠福股份、金达威、东北制药和广济药业等7家涉及维生素业务的公司预计一季报净利翻倍。其中,浙江医药一季报净利增幅最大。

作为维生素行业龙头,浙江医药2018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61.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1838.06%。浙江医药表示,公司主导产品维生素A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维生素E市场价格明显上涨。

关于价格上浮的原因,有报道称,此前德国巴斯夫(BASF)柠檬醛厂因爆炸事故停产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E上游原料缺货。同时,叠加国内环保压力,维生素A、维生素E供给大幅收缩,短期缺口难以弥补,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而BASF德国工厂停产后,市场维生素A的库存不断消化,新和成方面预计,未来市场供应会更加紧张。记者注意到,4月24日,新和成提高饲料级维生素A(50万IU)报价至1700元/kg。

事实上,类似浙江医药、新和成这样2018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的维生素企业不在少数。金达威一季度营收7.55亿元,实现净利润3.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和409%。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盈利4.5亿~5.2亿元,同比增长201%~248%。东北制药今年一季度盈利4800万~5300万元,同比增长341%~387%,公司维生素C产品价格上涨。

从目前相关药企披露的一季报来看,维生素D3也在大幅涨价。根据花园生物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171.66%,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493.55%。该公司公告指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3产品售价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25-羟基维生素D3产品和胆固醇销量增长。

降本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维生素价格已经从高位回落。“如维生素B12、维生素C、泛酸钙,以及维生素B2、维生素D3、生物素价格都已经下跌。”巴艳凤告诉记者,但也有一些品种价格比较稳定,如保持较好的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的变化也不大,主要原因是这类品种产量有限,新上企业都没出产品。此外,生产企业对市场的把控较好。

此前,受BASF火灾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E价格有一定程度上涨,也有专家预计,BASF可能在5~6月份恢复生产,价格将随之回落。

尽管从今年一季度报表来看,生产企业利润维持了不错的增长水平。但有业内人士提醒,这种涨价是不正常的。国外维生素巨头,像DSM、BASF提价通常是在保证老客户签单供应,似乎不像国内维生素涨势这么凶猛。

价格长期暴涨,相关企业和畜牧业成本增加,迫使其往上游产业链“进攻”。维生素产品暴利,也会引来新企业上马。

有报道称,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有新进入者,如宁夏金维厦门API展会推出维生素B2产品,河南绿园药业推出维生素B12产品;烟酰胺品种也有中间体企业生产介入,对烟酰胺企业冲击比较大,安徽瑞邦生物、山东昆达生物2家吡啶企业生产烟酰胺。

还有企业通过革新生产工艺降本增效,提高行业竞争力。山东瑞谱创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微反应器技术和可调谐激光器技术结合的全新维生素D3光机电和嵌入式软件一体化的全自动制备工艺,可减少维生素D3生产工序,降低污染等。

走势难料

在记者近期参加的原料药论坛上,一位业内专家在梳理分析维生素产业情况时指出:“近10年维生素C出口价格走势感觉上是苦尽甘来,但再往10年以上看,甚至再回顾历史上的几次价格大战和涨跌轮回,回过头来看下一步的变化,可能又要担心‘什么时候会跌’的问题了。”

“如果能稳住现在的价格,企业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关键是下坡路上能挺多久。”巴艳凤称。

也有企业表示,影响维生素价格的因素比较复杂,维生素价格走势难以预计。以小众产品维生素D3为例,花园生物方面表示,其价格波动频繁,由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复杂,今年不排除有下跌可能。同时,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不仅是价格,还有销量,只有两者达到合理平衡,企业效益才能最大化。

从乐观层面看,也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维生素原料药行业经过多年并购整合和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形成中国、德国BASF和荷兰DSM三极生产格局,大部分细分品种生产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同时,在国内严厉的环保政策下,原料药行业周期性弱化,价格能维持相对高位。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