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30 11:33:03作者:李风来源:医药经济报
扬子江药业借帆出海
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早上8点左右,匆匆上班的工人常能看到集团董事长徐镜人的身影。多年来,如果没有特殊安排,亲自巡视厂区已成为他每天的例行工作。
从1971年建厂至今,扬子江药业集团从一家制药小作坊成长为医药帝国。在工信部过去三年公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扬子江连年斩获冠军。国内市场霸主地位的奠定,并未让扬子江停止超越自己的脚步。在强敌林立的国际赛场中站稳脚跟,做“中国最强、世界一流的制药企业”,是徐镜人给集团定下的新目标。
两条腿走路力推国际化
“扬子江制剂起家,在出口品类上没有选择相对简单的原料药,而是选择了复杂的制剂和中成药。”扬子江药业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监余瑛说。
余瑛介绍,制剂和中成药在海外注册与销售准入门槛都远高于原料药。而且,制剂在海外市场销售,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这决定了扬子江药业早期的海外市场探索异常艰难。
“一时的困难与挫折只能吓跑心志不坚的人。”扬子江药业集团国际事业部部长谢鹂说,在摸索过程中,团队也越发坚信只有合法、合规、基础夯实,国际化之路才能经得起考验。
目前,扬子江已有78个中西药制剂出口至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22个国家及地区,4个化学药已经开始了在欧、美、澳的注册工作。银杏叶片、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等10个中药品种已出口至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百乐眠等品种在泰国注册成功,即将上市销售。
与此同时,国际化思路也在不断转换。
“正视用现有文号在海外注册的难度,也考虑到国内药政的变化及全球制药标准统一的趋势,扬子江近年来开始‘两条腿走路’。”余瑛说,之前的国际化主要聚焦自有产品在海外注册销售,在此基础上,新模式侧重购买、合作开发、共同申报新产品,即通过购买欧洲上市许可、在欧洲美国自主申报MA/ANDA、接受欧美委托加工、在澳大利亚TGA注册销售以及进口产品及技术合作等途径,加速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弯道超车。
余瑛透露,扬子江正计划在美国设分公司,建立当地注册申报联络人团队,并聘用优秀的科学家和管理人才,匹配今后的国际化战略。
从质量出发掌握话语权
不论是国内市场的领先,还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过硬的质量都是扬子江药业最为坚实的后盾。
向国际先进的质量标准看齐是扬子江药业走出去的重要秘诀。掌握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话语权,推动中药标准国际化是扬子江药业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规划之一。
集团中药研究院北京中药所所长相婷认为,要让欧美接受中药,需要对中药产品的物质作用基础、作用机理、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并保障产品疗效与质量稳定均一。而药材是中药的源头和基础。扬子江选择从中药材出发,着手建立国际化的标准体系。
相婷介绍,2010年,企业和欧洲药典委员会建立联系,确定了蓼大青叶、水红花子、虎杖、鱼腥草、泽兰的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的研究工作,历时7年研究,先后建立了5个品种的质量标准,并成功录入欧洲药典植物专论。
一直以来,传统中药生产工艺存在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弊端,为使生产更加智能化、数据化、精准化,扬子江大力筹建龙凤堂,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
在龙凤堂年处理2万吨中药材的提取车间,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但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移动投料机器人通过穿梭车行走,对各投料口供料;翻箱倒料机器人通过对周转箱位置检测、输送、定位抓取,不断将周转箱物料准确投放到提取罐中……
一切动作都由位于车间四楼约200平的中控室实时控制。
龙凤堂提取车间建立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行中央集中控制模式,每个品种在自控系统里建立了完整的工艺流程路线档案,车间根据生产安排,随时可调度各品种生产用流程图及工艺参数。智能化设备实现了从加水量、阀门开启的蒸汽量、药材煎煮时间、排药渣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精准化,不仅保证产品批次的质量稳定,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对质量的坚守,让扬子江药业格外值得信任。40余年来,扬子江药业没有发生过重大药品事故,也没有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药品抽检100%合格。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