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供应链国际化加速医药流通革新

发布时间:2018-09-29 16:48:01作者:刘正午来源:医药经济报

5月4日,由《医药经济报》指导,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绿叶制药集团主办的“共生时代、锐者同行——新政下的医药商业发展趋势与价值重塑高峰论坛”在珠海召开。会上,专家就近年医药新政给医药商业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及产业如何应对各抒己见,为到会企业代表带来智慧启迪。

QQ图片20180929164728.jpg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任德权:

新流通改革引领聚合大时代

中国医药行业正步入史无前例的新时代。20多年前,我国医药产业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取消药品的计划分配,进入市场经济市场分配,三级药品供应站转化为市场实体。许多工商企业参与和见证了这段历史,一些大型国有医药企业如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广州医药等和一批新的民营企业在改革中茁壮成长。坦率讲,上一轮改革以裂变为主,大公司变小公司,医药商业企业从3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12000多家。

新一轮改革更加深刻,从新世纪中央提出医药分离开始,到十九大提出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到实施“两票制”,核心是破除医药联合,回归药品临床价值。

面对新一轮流通改革,医药工商企业要联合起来,做好药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药品流通服务价值,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一致性。药品在市场一天,企业就要负责一天。

新形势下,要重塑药品价值,医药商业企业要在做好物流的同时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帮助工业企业把学术研究成果推广到每个使用者,真正做到合理用药。拥抱新形势,要认识到现在是聚合的大时代,政策更有利于集约化,工商要联合,探索形成中国医药产业新业态,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中国医药行业。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邵蓉:

医药流通改革可更多借助市场力量

伴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流通监管面临调整,药品流通各方主体关注重点仍然在中间流通环节(经销商、代理商和第三方物流)。流通不仅仅是把物品点到点配送,还要承担分销拓展产品销路功能,以及垫资、与医疗机构结算、药品追溯、终端学术推广、不良反应监测、协助药品召回等职能。流通中代理商和经销商身份不同,职能不同,政策制定也会有区分,以对一个行为的合法性与否做评价。第三方物流发展中,上游药企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始终是流通竞争的核心要素。当前药品流通特有的且暂时还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是资金回款率和回款天数的问题。

新政下,医药流通仍存在集中度不高、业态发展水平不高、采购机制不完善、市场分割比较突出等问题。外部政策环境中还有“营改增”、“两票制”、药占比等问题。对于药品流通影响较大的零加成制度,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018年,289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迎来收官,流通环节中,对于一致性评价产品的市场预期充满着期待,但是政策最终目的是通过一致性评价,使总的药价下降,企业要学会用价格的优势换市场。

此外,目前药品流通改革中,“两票制”一定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行政的力量介入一定有限,可以政策导向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借助市场力量形成有效的流通资源整合,使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绿叶制药集团总裁杨荣兵:

工商协同应对新政

今天中国医药工业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和最深刻的一次重塑,产业整体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鼓励,也离不开工商协同。

中国医药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和经济发展是匹配的,随着经济由重“量”转向重“质”,医药行业的环境和政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中国药监加入ICH、药品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等。面对刚刚执行的抗肿瘤药取消进口关税,消化和应对这样的新政,需要医药工业和商业很好的协同。在这样的政策影响下,行业也处于快速重构、再建的过程,整个中国医药产业将逐步做实、做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

多政策利好仍需行业携手自律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市场整顿尤其广告监控方面力度加大。医疗保障管理机构改革,打包付费方式、按病种付费的深化,结合医保资金统筹使用,未来或将深刻影响产业。集中采购中,谈判可能会加重,并会更加市场化,二次议价也将成为常态。市场准入方面,医保目录还是重要的把关手段。

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行业热切期盼4月3日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能真正落实到位。尤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能够尽快进入医保目录,尽快代替原研药,通过市场化鼓励政策,让企业的商业利益和公众利益达成一致。

近期国家政策放开网订店送、网订店取,慢病处方外流对网上销售是大利好,但政策落实需要过程。网上销售已占零售总额的16%,到2020年有望达到20%,但药品网上销售占比不到2%,空间还很大。

随着药占比控制和零差价实施,DTP越来越热,值得商业界关注。未来,医药分开是必然趋势,渠道之争将改变流通格局。

按照南方所的模型计算,2018年医药产业增长有望达到14.5%,但前提是要医药流通上下游工商携手共进。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

中国医药产业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转向以享受经济大众消费为主。医药转型往哪儿转?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是一条路径。

医药是传统产业,可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加速推进。医药改革将使医生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医生将更加重视临床疗效,因此,药厂要加重研发投入,将更多资金用于研制好药。

绿叶制药集团资深副总裁薛云丽:

国际化挑战全球供应链管理

当前,很多医药企业都在向国际化发展,但能实现完整的国际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在国内屈指可数。完整的医药供应链应该从患者需求开始,企业针对患者需求设计研发,经过原料采购到生产、制剂、仓储,最后服务于患者,整个过程是从患者为起点和终点的闭环。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要形成这样的全球服务供应链,需要国际化的供应链管理,要了解各国的监管要求,并有能力匹配不同资源。

参考了一些跨国药企的供应链管理经验,绿叶目前除了在中国布局几个医药企业之外,还在德国建立了米斯巴赫工厂,在瑞士、爱尔兰也有布局;在美国,绿叶建立了一个研发型公司,并在寻找生产型公司。医疗方面,绿叶的布局已经遍布全球,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都已有绿叶医疗机构。

绿叶制药在全球化过程中始终将质量作为能够生存发展的重要利器,已先后通过澳大利亚的TGA的认证、欧盟的认证以及美国FDA的认证。质量控制方面,绿叶已经建立贯穿产品生命全周期过程的QMS管理,覆盖从患者需求到生产过程、仓储、销售、患者使用全过程,对于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质量数据的可靠性采取实时的过程控制,始终为患者考虑的绿叶文化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走得更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