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合同开发靠“缘分”,也看“抱姿”

发布时间:2018-09-29 16:43:03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合同开发靠“缘分”,也看“抱姿”


除了纵向合作,横向的技术及商业模式的融合也在不断刷新内涵。

先来看看新技术的发展如何与新药开发结合?如AI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日前较为流行,尤其在新药发现、安全性、有效性测试等方面。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已成为行业的最大痛点,AI+新药发现会提升研发效率。辉瑞与晶泰科技、阿斯利康与BergHealth、武田制药与Numerate等均在前方探路。而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国内CRO龙头也在加速并购,制药企业之间的整合创新等,整个药物创新链条将面临更严酷的国际竞争与更严格的国际标准,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爱易相守难

俗话说,牵手容易,厮守难。合同开发亦是如此。

海正辉瑞和平分手、默沙东与先声分道扬镳等就是例子。海正药业公告称,已完成海正辉瑞49%股权的权益处置,辉瑞制药退出,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海正辉瑞任何股权权益,权益转让给辉瑞制药关联方。

行业专家分析称,“企业个性和经营理念的差异,是导致他们分手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目前跨国企业与国内优势企业合同开发越来越多,他们能牵手,主要是基于前者期待通过本土企业的力量下沉到基层,以促进成熟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尤其是当前中国加速开放市场,抗癌等进口药物快速进入,医保逐步放开,但他们在渠道、配送等方面有短板;而本土企业则恰恰互补,且迫切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同时借力进入全球供应链,这是合同的基础。即便是国内企业之间,也大抵如此。只不过,由于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不同,相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磨合、有很多整合的难题。

这个节奏怎么把握,是一道难题。张登科告诉记者,“2012年他们收购了美国凯华公司,他们的策略是通过它和多个美国医药研发公司进行合作。这些年利用这一模式让公司紧密与世界一流创新制药公司接轨。”他认为,新药研发的平台,需要从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注册申报等全过程服务,同时也要具备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色。

微芯生物总裁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开发形容为“走钢丝”,原创新药的开发需要更开放的思维,高效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才可能出大成果。 

一站式服务紧贴需求

此前,礼来发起了LEAP项目,主要提供综合性糖尿病定制化解决方案,还与丁香园等合作采用互联网进行糖尿病人管理;此外,还与药明康德等中国药企合作,特别是与信达生物的两次合作。

“借助大公司成熟的研发管理能力,从国外引进新药,完成符合中美标准的新药临床研究,这为中国新药提供了思路。”惠欣称,大型药企为弥补内部能力及容量的不足,建立更健全的供应链及进入新兴市场。外包可为企业节省大额度的设备投入,他们集中精力做新药研发的前期开发和商业化进度,通过VC+创投+CMO模式可为企业节省很多资金。目前我们可提供细胞株开发和细胞库建立、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等及中试生产,并拥有大容量反应罐生产线。目前合同研发市场占比小,但增长快,审批加速临床状态药物数量增加,有利的政策是该市场增长的动力。

惠欣直言,“上下游均需认识到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性,这样就更容易跟新药研发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采访中,有两大问题业界反映较为集中:一是怎样对各公司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形成协作竞争力;另一问题就是研发创新问题。“药明康德市值破千亿,这说明,合同开发是受各方共同青睐的。通过CRO来提高药企在技术创新上的竞争力,这既可将风险进行分化,还可降低部分原来各自为战时所产生的系统风险。”前述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对国内CRO的临床样品分析能力的要求更显迫切。问题在于,国内在生物分析与药代等方面,大多数CRO达到GLP标准,但缺乏最先进的设备或器械,从链条的价值分析看,新化合物合成和研究生产两项将是CRO增长最快的业务。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合作更具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