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类产品外贸需要明画深图

发布时间:2018-09-29 16:12:08作者:杜臣来源:医药经济报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第123届广交会医保展区共成交金额16,402.33万美元。其中,中成药成交额排名第二。业绩看似不俗,但笔者以为,外贸发展的优劣从本质上说是单个产品品牌与国家品牌相结合的产物。毫无疑问,中药是国粹,在上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中药材抚育、采收、炮制、生产和研发经验,但在对外贸易市场上,中国出口的中药类产品体量还有待培育。

踏踏实实推动技术进步

如果将中药类产品的外贸形势放到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来分析,将对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位置有基本的判断。

中药类产品的提取、成分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环节实际上是化学工程单元操作的过程,当然,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电子及控制技术、显示技术乃至网络和移动技术。所有技术的进步,是中药类产品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产业面临的挑战既有技术方面的,也包括技术整合能力和跨行业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将提高技术整合和跨行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踏踏实实加强中药本身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必须在行业协作和协同方面有所突破。

在中国,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行业、食品行业、生物加工行业与药业的合作还不够紧密,鸿沟尚存。但实际各领域企业需要互补和协同的地方非常多,是可以事半功倍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药类企业同行的合作也是必需的。中药类技术进步往往耗资巨大,时间长、风险高,需要各类人才通力合作,一家药企往往难以独自承担,必须合作。而一谈到合作,一些企业就害怕被“吃掉”,其实不然——既可以采用股权和产权合作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协议或合同合作、知识产权或许可证合作、资金层面的合作、人才或情报方面的合作,分项与集成合作,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各种挑战需直面

在制约中药类产品外贸发展的上游层面,产品标准、技术积累、生产和技术进步流程等环节的问题,也应在标准层面同时寻求解决方案。

再上升一个层次,中药类产品外贸的薄弱环节在于企业的心态和经营方式。如果急功近利、极端规模导向,会让外向型企业有根扎不下、有技术难以体现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内功,缺乏后劲和持续的功力。

与此同时,不良的企业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外贸质量和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过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成长壮大的纯外贸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没有自己的工业基地和产品的外贸企业在谈判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我们看到,一些中药类工业企业甚至对全球中药类产品市场、贸易规则还缺乏足够的准备;部分药企的产品不错但未通过境外主流市场的质量认证,外贸拓展步履维艰。这些现状,均需外贸、医药工业企业甚至药品和技术研发企业的联合,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