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9 15:39:23作者:张伦来源:医药经济报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全球维生素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越来越大。维生素产品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的出口大户,现已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是我国维生素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近来,中美贸易发生摩擦,会否对我国维生素出口美国产生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引人关注。
2017年,我国维生素产能已经达到40余万吨,产量达29万余吨,占全球产量的70%左右,出口量达到25万余吨,同比增长达2位数。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出口金额和出口价格也呈现同步走高态势。
美国一直是我国维生素产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国家,出口到美国的维生素大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1/4左右,美国长期位列我国多个维生素品种出口国排序第一的位置。据海关有关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B2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出口金额最大的国家为美国,出口量美国仅次于德国,居第二位。
据分析,中美贸易战对我国维生素出口美国的影响较为有限,原因主要有——
刚需属性较强
维生素类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是饲料添加剂、医药及化妆品、食品及饮料。整体维生素行业下游消费比较稳定,全球维生素大约有50%用于饲料添加剂,医药及化妆品和食品及饮料的市场份额分别占30%和20%。维生素产品的刚性需求特性十分显著,周期性不强。长期以来,全球维生素产品的增速保持在3%~5%的水平,即便遇上2008年金融危机,其需求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目前,饲料添加剂中应用的维生素数量占比很高,除少数品种外,其他大部分维生素品种在饲料中的应用比例达到70%以上,今后还会稳步增加。美国农业部2017年9月发布的报告称,预计2018年北美地区肉类产量比2017年增长2.6%。其中,牛肉增幅2.4%,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6%,禽肉产量同比增长2.1%。美国畜牧、饲料市场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低迷后已经逐步恢复,2017年基本恢复至2008年前的饲料消费水平,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会稳步增长。
总之,未来美国市场对维生素的需求,无论是医药、食品及饮料用还是饲料添加剂用,均呈现出稳定和刚性的前景。
市场难寻替代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目前我国维生素产业已经具有全球市场一定的竞争优势:生产企业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产业集中度较高、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生产装置规模较大、企业一线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生产原料能够自行配套、在国内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较大、产品性价比较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维生素多是饲料用,对产品的性价比要求较高。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停止生产饲料用维生素,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中国货。如果美国不买中国维生素,则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找到比中国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