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大医保时代,药企如何维价?

发布时间:2018-09-29 15:27:46作者:沈斌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务院机构改革开启医药行业的大医保时代。医保局承接了支付、定价和监督职能,实现了“三保合一”“三医联动”的政策目标。大医保时代到来,意味着医保支付标准、带量采购将以各种方式在全国落地。医保控费政策思路也进一步明确,将当前的“直接控制价格”调整为“间接控制价格”管理模式。

从宏观层面,是要做到总额预算。中观层面是进行支付方式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微观层面是实施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而支付标准政策的实施,将成为医保局控费的核心抓手,对制药企业影响深远。

引导优质优价

医保支付标准不是一个定价系统,而是一种补偿机制。过去,政府充当的是与药企砍价的“打手”角色,在新的医保支付标准下,政策给予医院充足的利益驱动,医院将成为与企业砍价的主力部队。

每砍下的一块钱都是医院的纯收入,医院砍价动力能不大吗?医院将更积极主动地压低采购价格,主动采购同等质量的低价药品。这种变相的二次议价会逐步蔓延全国,企业将面临新一轮杀价风暴,而且比以往更猛烈!

首先,单品种、高价格、辅助用药企业处境危险。中国医药市场充斥着大量所谓“安全无效、销量过亿”的大品种,基本靠的是高定价、高空间。医保支付标准让这类产品依赖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某些企业的主力产品将面临业绩断崖式下跌已证明这一点,过去“躺在家里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其次,原研药优惠待遇难以维持。过去,原研药依靠自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定价远高于国内仿制药价格,甚至比周边国家的价格高很多。国家已明确,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按相同标准支付,这意味着,原研药不得不与仿制药近身肉搏,患者为了避免自付更多而转向选择国产仿制药,原研药高价局面难以维持。

医保支付标准绝非“一刀切”,它引导的是“优质优价”,而非“优质高价”,目的是实现医药市场“良币驱劣币”的政策效果,高质量、价格适中的国产仿制药会更受医院和患者青睐,逐渐成为药品市场的主力军。

应对“杀价风暴”

那么,制药企业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杀价风暴”?

第一,密切关注政策,强化政策研究。本土制药企业有一个弊病,政府事务公关能力强,但对具体政策的研究能力弱。比如对已出台的地方医保支付标准,企业是否清楚游戏规则?二次议价能容忍的阈值在哪里?这些都会对药品市场营销和价格策略产生重大影响。掌握政策变动,就能掌握市场规则的变动,这是制药企业适应医药行业环境的最基本原则。

第二,全面考虑价格策略,维价能力进一步突出。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的第一个依据就是药品销售的实际价格,所以制药企业千万别把价格做乱了,应当系统考虑价格策略。若坚持维持高价位,可能会因患者使用意愿低而减少销量;若过度降价,可能负担不起营销费用和成本。制定药品价格策略的关键是,兼顾医院盈利和个人自付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多方共同获益。

第三,政府事务必须不断下沉,积极应对。现在制药企业的政府事务属于“中央政府事务+省级政府事务”的体系结构,但医疗机构成为压价主体后,其地位更加突出,制药厂家将面临比以往更明显的降价压力。因此,药企的政府事务体系必须不断下沉,未来将形成“地市级政府事务+医疗机构政府事务”新的体系结构,以便应对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的双重压力。

第四,通盘考虑产品线构建,抢抓政策机遇。医保支付标准虽能左右药企命运,但并不是“一棒子打死”,制药企业仍可抢抓三大机遇。

一抓进口替代机会。在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推力下,进口替代进程必然加速。制药企业布局产品线时,应当充分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

二抓国际化红利。药品在国际规范市场有销售的制药企业将单独一个质量层次,享受优质优价的政策红利。未来通过欧美、日本等规范市场认证并有销售的品种,越来越受到政策青睐。

三抓低价药机会。普药价格下行,生存压力陡增在所难免,但依旧有“沙里掘金”的机会。如果医院采购价格低于医保支付标准,医疗机构会更倾向于采购同质低价药品。那么,对于有规模和成本优势的企业而言,部分低价药品会迎来再生机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