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资本看好新药 企业要冷静规划

发布时间:2018-09-29 14:30:43作者:本报记者 郑莹莹来源:医药经济报

过去一年,创新药利好政策不断。4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在中国境内获批上市的创新药给予6年数据保护期,创新治疗用生物制品给予12年数据保护期,又一次给创新药行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此前,港交所刚刚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意见总结,确定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加入一章——第十八A章,落实允许未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建议,4月30日正式生效。另外,联交所与全国股转公司近日就已在新三板上市企业来港发行H股签订合作备忘录,允许已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来港发行H股集资和上市,无须从新三板摘牌。这项政策让已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找到了自家公司资本化的路径。

“我们最近也想往港交所筹划上市,采用新三板+H股的模式。”在由广证恒生和广东医谷共同举办的2018创新药投资高峰论坛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创新药企业相关负责人称。

赴港上市有多大规模?

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不打算发行红筹股,因为风险太大。如果只是单纯的H股,则在国内不流通。“本身是新三板企业,所以我们希望哪怕是赴香港上市,还能继续保持国内流通,所以最好采用‘新三板+H股’的模式。两边市场相互刺激,或者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尽管赴港上市是最近医药行业的热门话题,但真正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旧不多。按照港交所的规定,根据第十八A章和指引信,未能通过现行《上市规则》下的任何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生物科技公司必须至少有一只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主要专注研究及开发以开发核心产品;上市前最少十二个月一直从事核心产品的研发,而若核心产品是外购许可技术或购自第三方的核心产品,申请人须能展示外购许可技术/购得产品以来的研发进度;上市集资主要作研发用途,以将核心产品推出市场;必须拥有与其核心产品有关的已注册专利、专利申请及/或知识产权;如申请人从事医药(小分子药物)产品或生物产品研发,证明其拥有多只潜在产品;在建议上市日期的至少六个月前已得到至少一名资深投资者提供相当数额的第三方投资(不只是象征式投资),且至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仍未撤回投资。

这样一来,也有采访对象表示,根据这些条件在药监局官网检索药物试验进展,符合情况的产品在40个左右,而在新三板中的企业不会超过20个。研发客此前也提到,今年能够真正实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应该在10家以下,也许4-5家是比较合理的预测。

“风口”做好投资规划

“顶层设计鼓励研发创新,创新药迎来发展机遇。”广证恒生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唐爱金表示,“目前投融资环境大幅改善,从过去由科技部和地方补贴为主的政府投资,逐渐转向产业投资,专业化风险投资基金蓬勃发展。”

2017年,创新药领域发生了27起PE/VC投资事件,涉及52亿元投资额。截至2018年4月4日,A股平均市盈率为17.37,而创新药行业的市盈率则为38.09。追溯历史,创新药行业的市盈率与大盘间的差距基本维持稳定。但随着创新药一系列激励政策落地以及市场预期,行业预计该差距将会拉大。2017年,医药股股价涨幅前十的股票中,有一半以上是创新药企业。其中,创新药企业的融资大多集中在前两轮完成,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体现了投资者对创新药企的信心。

然而,当前的投资热也引起了行业投资者的“冷思考”。广证恒生总经理袁季开场便提醒在场的药企:“企业必须珍惜当前的窗口,资本市场的转换变化非常快。当前是创新药企业的‘风口’,但是这个‘风口’是有时间性的,过去很多细分领域也经历了‘投资热’到‘投资冷’的快速转变。投资周期和产业周期并不一致,企业家不能把这种临时性的状态看成是长期的,要关注企业的长期战略,并抓住好的时机进行融资,储备好人才并设计好对人才的激励措施。”

袁季的言下之意是,投资需做好规划。当前,不少创新药企业面临一个难题,公司经过多轮融资股权稀释,如果继续融资,可能会失去控制权;如果不融资,则缺少资金进行品种再研发。对于成长型的企业来讲,融资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上市路径选择的问题,是奔赴A股、新三板,还是H股?而发展到后期,创新药企业要考虑并购和跨市场的运作。与此同时,目前投资机构很多,企业要善于选择。

产业的发展是有周期的,想在周期往下的时候利用资本市场往上走,需要有效的企业资本规划。其中有四个核心:企业家要对资本规划有充分的认识;要与产业结合,以产业链研究为基础;顺应资本市场周期;顺应市场变化动态调整。

综合来看,目前资本市场正处于加息周期,未来两到三年内会有对企业非常好的关键节点,如果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并实现融资,则会加快发展速度。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