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9 14:03:55作者:李瑶来源:医药经济报
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国办发〔2018〕20号》(以下简称20号文)发布,制药行业一片欢呼。
仿制药不仅可以与原研药同质同价(前提是真的同质量),被及时纳入采购目录,还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税率从现在的25%减到15%,减税率达40%。利好,是实打实的大利好!然而,这并不是一场普惠盛宴,反而可能是行业洗牌的开始。
生产过程在线监管
诸位注意,“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是鼓励方向,扶持优秀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则是不变的主题。
对很多企业来说,首先要能在2018年底前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目前的价码来说,一个普通品种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需要600万元左右的资金,事实上,大多数企业需要评价的药品还不止十个八个。所以,对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这当然是巨大的利好。但同时,监管进一步收严,对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将落到实处,企业运营成本也将进一步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
然而,随后的机构改革取消了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局。没了基层的“腿”,如何加强药品监管?细读20号文,笔者发现,其中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论述已经给出了落实措施。
20号文明确提出:推进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过程实时在线监控。加快建立覆盖仿制药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质量抽查,严肃查处数据造假、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责任追究,检查和处罚结果向社会公开。
笔者了解到,药监部门对于药品生产实施远程在线监管在八、九年前就已经有地区试点,并率先在高风险品种和基本药物等品种生产上实施。
就已经实施的地区经验,系统应可保证监管人员通过视频直观地看到企业的生产现场,实现对药品生产投料、配制、检验等关键岗位和水温、压差、灭菌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显然,今后将在全部药品生产企业实施,具体如何落地,后续应当还会有文件。
医疗服务智能监控
此前,我国在流通领域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历史非常曲折。在历经一系列波折后,政府不再强制指定,但是要求企业必须有追溯系统。目前,社会上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的追溯和查询系统,有企业自建的、地方政府主导的,还有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后续很可能会出台标准规范。
在药品使用环节,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2个省级行政区(含新疆建设兵团)的320个统筹区开展医疗服务智能监控,占全部381个统筹地区的84%,其中21个省份已实现全覆盖。
据悉,医保智能监控不仅完成从实验探索到全面推开的预期目标,而且实现了从局部监管到全方位监控、从住院全覆盖向门诊全覆盖的发展,并完成从事后监管向事中、事前延伸的转变。监控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基础数据规范、规则应用深入、监控体系健全、监控手段多样的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体系。
显然,药品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时机已经成熟,机器换人将从部分省市的行动变成全国铺开。而在机构改革完成之后,综合执法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强。
另外,20号文说得很明确,药品价格有升有降。但在目前医保基金面临巨大缺口,老龄化社会加剧医保承压,两票制和招标等继续推行的现状下,大部分药品仍然以降价为主旋律。一方面要强化全面质量控制、提升仿制药疗效质量,另一方面要承受招标降价、医保控费压力,对制药企业的资金投入、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仿制药未来也是强者的游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