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盈利预警 医药商业拼规模讲效率

发布时间:2018-09-29 14:03:17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40家医药相关企业公布年报,有120多家企业的销售费用较去年实现增长,上海医药、华润三九等大型药企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对此,一些上市公司归因于“两票制”政策实施。

“制度和法律约束只会越来越严。”有市场研究人士对医药商业趋势的最新研判指出,“随着医药市场不断扩容,医药商业的合规运营和各类营销管理成本必然上涨,整体运营成本将不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 财税〔2018〕32号》政策自5月1日开始实施,增值税率降低,将直接提升净利润,给企业带来实质利好。

财务费用增长大

药品流通是一个微利的产业。记者注意到,国药控股2017年净利润率为3.5%。作为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国药控股4月10日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0%左右。

4月11日,国药控股介绍预计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降低医药占比的政策在近期执行力度比较大,尤其是在季度末更加明显;其次是各类费用的上升速度较快,一方面,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有不少是刚性支出,另一方面,去年底公司渠道下沉和零售业务发展较快,人工费用和租金等费用在今年一季度就显得增长比较明显;随着两票制、零差价等政策推行,公司的业态结构也在调整,对资金的需求仍在继续上升,同时市场利率水平呈上升趋势,资金面趋紧,因此一季度财务费用的增长也非常明显。

上海医药方面也表示,“受两票制的影响,公司商业收入短期增速放缓,长期看,两票制将促进行业整合,提高流通效率,为大型流通企业带来持续增长。”

两票制、零加成政策落地,上下游在运营资本方面的挤压,进一步加剧医药商业企业的财务负担,也在考验流通企业的融资垫资能力。而多项政策叠加导致企业利润被挤压、费用增加、增速趋缓或负增长已经成为医药商业面临的新常态。因此,有企业人士指出:“医药流通是微利行业,增加利润及费用管控、运营资本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大商业营收尚可

时代方略咨询顾问沈斌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国内有一万三千多家医药流通企业,真正合规的不到3000家。两票制实施将带来行业洗牌,没有竞争力和覆盖力的医药流通企业,要么被兼并,要么倒闭。

费用不断上升,管控越来越严,同时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医药商业如何保证利润?有行业人士建议,企业必须建立足够的规模和效率来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开发各种创新性增值服务满足上下游客户需求,创造更多的盈利机会。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去年医药流通领域龙头营收表现尚可。数据显示,2017年,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777.17亿元、净利润78.6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83亿元。医药分销业务实现收入2643.52亿元,同比增长7.26%。

上海医药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8.47亿元,同比增长8.35%,其中医药商业实现收入1158.6亿元,同比增长6.93%。

华润医药2017年业绩公告显示,实现收益1725.32亿港元,毛利282.76亿港元。其中,医药分销业务实现收益约1445.96亿港元,同比增长9.3%,毛利率6.7%。

财税优惠仍不足

如果说两票制是压力和考验,那么,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的增值税改革,或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实惠。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也将统一。

增值税深化改革,对企业意味着降负。业内认为,增值税率下调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更大。

“虽然数据上看,净利润有所提升,然而医药工业向来利润率较高,税率下调1%对其影响并不太大。而对流通企业而言,商业配送本身利润率较低,税率下调1%对其的影响就会明显得多。”据东兴证券医药研究团队分析,除部分企业因为2016年年报净利润基数较小,测算出来的“净利润影响比例”较高以外,大部分药企、流通企业在增值税降低1%后,净利润理论上将增厚3%~7%。

但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国内企业综合税点相对较高,财税优惠政策仍显不足。此外,5月1日也是金税三期系统全面升级的时间节点,最严增值税纳税申报将至。靠避税生存的企业,5月1日后将面临生死抉择。

工商合作降成本

目前,两票制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执行,其余省份处于过渡期,预计2018年底,31个省将全面执行两票制。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士认为,对于原本过票过程中的多层级经销商,两票制将大幅削弱其融资能力;现金流不充裕的中小规模药厂,将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大药企的利润水平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由于药品终端的付款周期相对较长,制药企业通过与经销商之间的过票关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终端对药厂资金占用的问题。两票制实施后,产品竞争力较弱、销售能力匮乏、财务处理能力有限的一部分中小药企,“高开”之后首先要面对税收成本急剧上升、利润下降问题。此外,税务处理、营销体系调整也将为企业带来不小负担。

一些医药商业企业与医药生产企业的合作由此展开。广生堂与国药控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生堂向国药控股优先提供自产医药产品,委托国药控股所属子公司进行区域经销或代理销售,使国药控股所属子公司逐渐成为广生堂一级经销商;广生堂借助国药控股全国健全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平台,优先确保直销医院、零售终端或经一次商业分销到达销售终端,减少营销环节和降低成本,保障产品顺畅销售。

广生堂表示:“合作旨在积极应对药品流通环节两票制、推动销售模式转型升级,是双方进一步共享优势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双赢之举。”

大企业抄底良机

除了合作,医药商业也可能成为药企的并购目标。必康股份全资子公司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拟收购南京兴邦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湖南鑫和医药有限责任公司70%的股权、江西康力药品物流有限公司70%的股权及青海新绿洲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70%的股权,同时对昆明东方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增资以获得其51%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鑫和、江西康力、青海新绿洲、昆明东方均是区域性医药商业公司。

有预测指出,医药商业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医药商业退出,市场出现许多空白点,是区域商业和全国商业无法覆盖的区域,这就给有实力的医药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药品生产企业由底价代理模式转为高开模式,但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高开的财务处理能力和销售管理经验,将面临巨大挑战。”在沈斌看来,工商合作到什么程度,主要还是看企业实力。对于配送能力强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和资本实力强的大型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这是一次行业抄底、提升市场集中度的好机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