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必读经典:“一代传奇”奥司他韦

发布时间:2018-09-29 14:00:25作者:Nicolas(科睿唯安)来源:医药经济报

今年年初的关键词非“流感”莫属!央视报道了,医院挤爆了,老人、儿童、上班族纷纷中招。时隔7年,《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终于发布,磷酸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连花清瘟胶囊等被列为流感推荐药物,尤其磷酸奥司他韦,出现多地数次断货……

借着“流感”热度,笔者谈谈经典抗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从研发到商业化,作为新药开发者来说,在“赢在起跑线”、拓展适应症、专利布局方面,奥司他韦案例堪称“经典教材”。

磷酸奥司他韦是吉利德开发的新药,后来转让给罗氏联合开发。该药于1999年11月首次登陆瑞士和美国,商品名为TAMIFLU。磷酸奥司他韦目前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为全球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治流感药物之一。

从作用机制来看,该药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相对于其他靶点新药研发的火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新药开发相对冷清许多:全球共上市4个药物,处于Ⅰ、Ⅱ、Ⅲ期临床的各1个。

“赢在起跑线”胜在设计思维

口服药奥司他韦PK吸入剂扎那米韦

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讲,GSK的扎那米韦才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First-in-Class,但在市场表现方面,磷酸奥司他韦远比前者强劲。

从时间来看,两个药物几乎同时上市,但市场表现却有着天壤之别。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给药方式差异。而这一点,从根本上又源于科学家不同的新药设计思维。

扎那米韦的理化性质决定该药并不适合口服给药。为解决该问题,GSK的科学家计划将该药开发成粉雾吸入剂。他们认为,一方面,吸入剂可以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直接解决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流感本身属于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而吸入给药可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

对于磷酸奥司他韦,当时吉利德手中最理想的先导化合物是GS4071,但该化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也不高,这一点与扎那米韦的情形非常类似。面对同样的问题,吉利德科学家的思维与GSK的截然不同:首先,在给药方式上,他们认为流感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面对吸入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患者可能更倾向后者;其次,为解决口服生物利用度问题,吉利德采用了前药技术,对GS4071进行酯化得到化合物GS4104,而这个化合物就是磷酸奥司他韦。

事后证明,口服给药更容易被患者接受。Clarivate Analytics Cortellis数据显示,1999-2017年,磷酸奥司他韦共给罗氏带来至少超过1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其中,仅2009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0亿美元。磷酸奥司他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抗流感药。

两大方向拓展适应症

从“治疗”向“预防”、从“成人”向“儿科”

纵观磷酸奥司他韦的发展史,该药适应症的拓展有两条路线:一是从“治疗”向“预防”拓展;二是适用人群从“成人”向“儿科”扩大。

以美国为例,该药在FDA获批两大适应症:用于成人和2周及2周以上儿童甲型流感(A)和乙型流感(B)的治疗;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甲型流感(A)和乙型流感(B)的预防。

在流感治疗方面,该药可使成人流感患者恢复时间缩短30%(1.3天),儿童恢复时间缩短26%(1.5天),并使儿童发热持续时间缩短25h;在流感预防方面,对于不同年龄的群体,磷酸奥司他韦均表现出较强的预防作用,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者(1~18岁)。

尽管该药对流感病毒表现出较好的预防效果,但考虑到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及突变性,在流感预防方面,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抗流感病毒药仅作为流感疫苗的辅助治疗,不能代替流感疫苗。

恶心和呕吐为磷酸奥司他韦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为头疼,大多症状较轻,停药后即可消失。对于磷酸奥司他韦是否存在精神及神经异常的风险,到目前为止,并未有直接的临床证据表明其可导致精神异常。尽管如此,FDA还是要求将该信息列入产品标签中,一旦出现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需综合评估服用磷酸奥司他韦的风险与收益,确定是否继续用药。

从剂型来看,磷酸奥司他韦在美国主要有两种剂型:一是胶囊剂(30mg、45mg、75mg),二是口服混悬剂(6mg/ml)。美国近十年来的处方量显示,胶囊剂与口服混悬剂的处方比例基本维持在4:1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磷酸奥司他韦的质量非常稳定。2013年,罗氏在日本的分公司Chugai宣布,基于稳定性研究数据,将75mg磷酸奥司他韦的货架期从7年延长至10年。

不可避免的仿制药抢食

6年专利拉锯战,专利是原研与仿制竞争的重中之重

几乎所有的创新药最终都难逃被仿制的命运,磷酸奥司他韦也不例外。Clarivate Analytics Newport数据显示,该药核心专利为“U.S. Patent 5,763,483”,与该专利相关的排他性市场独占期到期日为2017年2月23日,但早在2010年11月15日,印度仿制药企业Natco就提交了第一个PIV挑战。

经过复杂的专利之争,2015年12月11日,原研公司与仿制药企达成和解。2016年8月3日,FDA批准了来自Natco的第一个磷酸奥司他韦仿制药,该产品也获得了180天的市场独占期。

此后,Natco通过与Alvogen合作推广磷酸奥司他韦,并于2016年12月31日将第一批产品推向市场,短短一年时间,Alvogen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达到15%。

磷酸奥司他韦的首仿地位值得艳羡,但对Natco来说,仿制之路并不平坦:从Natco最早对TAMIFLU的专利发起挑战到仿制产品最终获批上市,仿制药企与原研公司之间的专利纠葛持续了整整6年,而磷酸奥司他韦从化合物筛选到产品上市总共不过用了7年(1992-1999年)。

除Natco外,截至2018年2月1日,FDA还批准了其他4家企业的磷酸奥司他韦仿制药。

可以预见,TAMIFLU的市场未来将逐渐被仿制药蚕食。而多家仿制药企加入市场竞争的最终获益方将是患者,他们将享受到比TAMIFLU价格低得多的、质优价廉的仿制品。

结语

在笔者看来,无论从有效性、安全性还是成药性来看,磷酸奥司他韦都堪称人类制药史上的一个传奇。纵观其研发与商业化历程,可以为医药行业提供两点参考:

?襪.对于新药开发者,临床需求的深度挖掘和剖析至关重要。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并充分理解这些需求是新药开发的根源,扎那米韦和磷酸奥司他韦的市场差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襫.对于制药企业,专利布局乃重中之重。Natco的磷酸奥司他韦仿制药在美国的上市历程告诉我们,仿制药企与原研公司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专利之争。2017年10月8日,“两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专利链接制度。未来,中国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专利的依赖会越来越强。

QQ图片20180929135946.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