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政策蜕变,拥抱创新紧跟时代

发布时间:2018-09-29 13:55:35作者: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全球四大顾问公司之一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关于《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方向》的行业分析报告新鲜出炉。报告称,中国药品流通行业目前呈现三大特点: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度仍偏低,行业结构亟待优化;领先企业拓展综合服务能力,但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新兴业态与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也就是说,药品流通商业模式和服务内容正在不断地被刷新。如何面对新形势?记者近期专访了即将参加5月4日在珠海举行的“共生时代,锐者同行——新政下医药商业发展趋势与价值重塑”高峰论坛的权威专家和企业大佬,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与流通新政难以分割的另一个标签是,主动适应、改革创新。

经济学家 钟朋荣 教授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振医药需求

QQ图片20180929134452.jpg

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出现重大转变,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质量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原先中国经济的发展过于追求高速度,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来拉动,如果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发展动力的角度来讲,国家经济会由出口拉动转向以内需拉动为主,由投资拉动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由要素驱动转向为以创新驱动拉动为主;其次,中国经济正在从生存经济向享受经济过渡,这将极大地激发民众的健康需求;还有一个大背景是,中国老龄化加速,庞大的老龄人群体对医药的需求会明显加快。以上经济形势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国民对医药需求会大幅增加。而且,这种需求的增加绝不仅仅只是量的增加,而应该是质的增加。

医药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此,那么如何提高医药服务质量?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独角兽”企业,近期美国的芯片问题,都促使我们要注重创新。从资本的角度讲,未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企业会得到资本青睐,有很好的发展,并快速上市。

国家经济新形势必然会影响药品流通渠道,以医院终端为例,它是药品流通的重要环节,过去医院多依靠“以药补医”,经过“零差率”“两票制”,甚至“一票制”等综合政策的影响,医院已逐渐转为靠医疗服务来盈利,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此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仅只是从销售渠道上影响药品的流通,还会从整个医疗体系、医疗商业模式等方面带来大的改变。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化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最近,我注意到平安好医生平台,它有近2亿的用户,马上就要上市了。试想,有了资本助力,病人既能从互联网上获取在线医疗服务,又能把药品从药厂直接送到患者手上,它既是医疗平台,又是药品供给方,同时若还能融合保险业务,这将会带来医疗模式的巨大改变。


绿叶制药集团资深副总裁 薛云丽

用全球化视野布局供应链

QQ图片20180929135213.jpg

从成立之初,绿叶制药就着眼于全球化视野。多年来,绿叶制药不仅在产业布局上踏入国际化之路,更是在产业化项目设计上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绿叶制药的产业链布局配合企业的国际化定位,其规划具备战略性。目前,绿叶制药已在德国设有生产基地,在瑞士布局供应链,下一步将把供应链延伸到欧洲更多国家和地区,将国内已相对成熟的产业嫁接到欧洲成熟的供应链上,进一步充实产品的海外供应能力。未来,绿叶制药还将在美国进行产业布局,打造遍及全球的完整供应链,使产品上市后能够更快地销往全球,从而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绿叶制药已建有完善且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的质量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全部生产线已通过国内2010版GMP检查,两次通过澳大利亚TGA GMP检查,其产品泮托拉唑钠肠溶片通过欧盟德国GMP检查并获得奥地利上市许可MA,微球车间通过欧盟德国GMP现场检查。我们知道,欧盟现场检查是世界上最严格的GMP检查之一,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尤其是无菌制剂令许多国内外制剂企业望而却步,高端制剂企业通过检查的更是凤毛麟角。正是这样的发展逻辑,一直主动寻求并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的做法推动着绿叶制药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使其有能力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邵蓉

政策推进应以保障可及性为基础

QQ图片20180929135339.jpg

一个国家的药物政策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国家药物政策应该以保障可及性作为基础层,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为提高层,在发展层中强调产业发展和传统医药促进。只有产业健康发展,才能保障药物有持续高水平的可及性。

药品可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可获得性、可支付性以及获得药物的创新和质量内涵。在新政推进的过程中,应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可及性为基础,切实考虑患者的利益。如对“药占比”,不能单纯地看数字变化,简单用“药占比”的数据来评价考核,而应看到该措施的实质目的是促进合理用药;对“两票制”,毫无疑问是药品流通资源的高度整合的结果,应当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目前利用行政的力量强推的“二票制”固然会起到整合流通资源,提高集中度的效果,但无可回避的也影响了药品的可及性。经销商若有选择而进行力所能及的配送,一定会影响部分区域患者的药物可获得性(配送不到位);经销商如果要把配送的触角不计成本地伸到所经销的所有终端,成本一定会大大增加,并且“羊毛出在羊身上”,使可支付性受到影响;如果经销商在药品流通过程“三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的“信息流”中分工协作(二级、三级经销商)寻求生存对策,由“明”转“暗”,成本也会提升,且与推行“两票制”初衷并不相符,同样影响药物的可支付性。“两票制”的实现需要在全国或一定区域内有一个完整、真实的反映药品供求的信息化平台作为保障和支撑。


资深医药作家、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 刘谦

商业公司会逐渐剥离配送业务

QQ图片20180929135457.jpg

“两票制”“营改增”“零差价”及GPO等新政策接连出台,必然会对中国医药商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能看到现在医药商业格局正在朝着更加集中、更加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有近2万家医药商业,美国医药市场是中国的5~6倍,但美国主流商业只有两家,其分销的效率比中国高很多,中国未来会走向医药商业的大整合、大兼并阶段,最终可能只会剩下几十家商业覆盖全国。

除商业规模的变化,商业的功能也会进一步扩展,它会更加深入地跟制药企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医药电商产生密切的联系,把现在还没有做好的一些服务做得更好,它会催生帮助制药企业进行外包推广、渠道拓展、渠道外包,还有医院药品流向咨询跟踪,甚至病人管理等业务,医院的自动化管理,医院药师培训服务等,还可以促进药店的连锁化,或者是单体药店的虚拟连锁化、药店信息化、药店的采购配送一体化。

加上京东、顺丰这类公司切入医药物流配送,其信息化水平、配送能力、覆盖区域远远超过传统医药商业公司,物流快递领域因已高度竞争,相关公司非常渴望杀入医药这块非常有想象力的市场。我个人认为,医药商业公司会逐渐剥离配送这个业务,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去执行,而医药商业公司会更多地集中于医药专业服务等高价值、高利润的业务以体现社会化分工的特点。当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因此,我预计,随着兼并重组的进行,剩下的商业公司在行业话语权上会越来越大,并且上下游一体化。医药商业的价值在于增值服务,包括控费、患者服务、医院市场的准入服务,而不仅在于配送费和批零差价这些传统利润来源。所以哪家商业公司未来能够掌控医院、药店或患者,能够提供这些高附加值的专业创新服务,谁就能够胜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