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处方药零售化裂变与新生

发布时间:2018-09-29 12:30:40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处方药院外市场已非新鲜话题,但热度不减,总能攒够眼球。

近日,山东省又出新招。该省人社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山东省大病保险谈判药品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确定高值药品可以采取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特药零售药店“双渠道”模式,保障高值药品的采购和使用。

除国家谈判的36种药品外,山东省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畴的18种特殊药品也将采取“双渠道”模式,这给高值药品零售化开出新的口子。

更值得玩味的是,广东省发布《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级别不够的药店不能销售处方药。如果这种分级分类管理的思路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并在其他省份推广,届时将有很大一部分的社会药店不具备销售处方药的资格。也就是说,处方药院外市场仍将风云变幻,悲观者感觉纠结,乐观者则看到了机会,但至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处方药零售化势不可挡。

认清院外市场

无论高值药品纳入零售范畴,还是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可以肯定的是,处方药在零售药店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是说,这个转移的需求最后究竟会滋润谁而已?答案悬着,很多企业在探索。

“处方药零售化是趋势。”百洋医药营养与代谢事业部总经理吴小平如是判断。不过,他亦提醒,如果以偏概全地将处方药院外销售模式误以为就是DTP模式,很有可能会误导工商企业的战略布局及策略制度。

这个观点触及到众多投资者和零售企业看待处方药院外市场运行的一个重大误区,即倾向于从“院外市场即DTP模式”二元视角看待处方院外市场,并将其看作解决院外市场的必选项。

吴小平此前直言,“这类药品本身就符合OTC的核心特性,或者说定位就是OTC产品,但由于政策等原因只能按处方药来批准和销售,两者区别很大。从平时接触的案例看,如万艾可、希爱力及部分药酒、紧急避孕药、增强免疫力的处方药等。问题是很多企业用统一政策设立团队,在扣率设定、和医院的配合、与药店资源协作等方面陷入困境,这个现象已在工商战略层面普遍存在。趋势虽然明显,但从战略层面讲,企业必须客观认识院外市场,否则再好的产品和战术都恐怕难以分享红利。”

目前多项政策叠加,使得医院处方到药店的可能性逐年增多。米内网数据推测,2018年处方外流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如何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对此,花红药业微电商分销模式领军者黄鑫超表示,“处方药进入零售渠道要突破传统思维,需要专业的学术推广做配套,且不同的区域策略不一样,因此要有针对性布局。同时为零售企业的药师或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产品的各项主要功能及优势,增进与终端的深入合作,帮助执业药师更好地向患者介绍和推荐,指导患者用药。处方药在零售终端的专业销售同样需要规避误区风险,精准服务才能获得稳定增长。”

模式多元剩者王

从现有的探索路径来看,产业界纷纷开始探路。

记者注意到,最近较热的“百洋模式”打造的是各层级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供应链、医疗信息化、零售终端精准营销等多个方面。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给予医生可循证的肿瘤临床治疗指导;其易复诊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医院HIS系统,可协助医院、药店建立处方对接系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专家称,无论是处方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还是全医疗信息化和零售智能精准营销,百洋的特点是整合产业资源,传统药店由单一的产品销售升级到健康服务中心,它们为创新药、特效药进入市场提供规范监控的通道,提升药店与肿瘤等特药供应商的运维水平。

其次看上海医药。由于其分销巨头身份,很早就在布局处方外流业务。医药分销端是“药房托管”,截止2017年末,共托管医院药房226家。而零售端的主要布局为零售连锁药店、院边店、DTP药房三部分。截至2017年末,上海医药有院边药房54家。在并购康德乐后,上药已成为国内DTP业务的龙头。同时,上海医药也在尝试为个人提供创新医疗支付解决方案,与施贵宝联合落地了国内首个“按疗效付费”创新疗效保险项目等。而国大药房模式——院边店+DTP药房,抢夺处方外流的桥头堡,截止2017年末,国大药房共有医院周边店253家。

广东阿康药店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移兵称,“慢病处方药的院外拓展及DTP+CDC新模式的打造,为终端药店、连锁、诊所及基层医疗提供慢病处方药供应链服务。在B端,以中小连锁DTP合作,并通过供应链共享项目,赋能于基层的单体药店、门诊、乡村医疗。”

记者注意到,尽管上述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典型案例,未来在处方药零售化这条路上究竟会走成什么样尚不得知,但可以给行业带来启发或思考的是,传统零售企业未来需要提供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打通全产业链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临床服务解决方案及营销服务解决方案,这些均是绕不过的坎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