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盈利能力可复制性是硬功夫

发布时间:2018-09-26 17:22:37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盈利能力可复制性是硬功夫


又一家中成药上市公司易主,这次不同于央企华润医药拿下地方国资委背景的江中集团,剧情更为错愕,中国第一家中药制剂上市公司天目药业发布重大人事变更公告,宣布新任董事长赵非凡和总经理俞连明。单看名字,很多人还以为自己在影视剧场。在资本市场风雨25载,现在由来自股东公司长城影视的团队掌舵,影视圈大佬闯入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医药圈。

记者注意到,该企业盈利一直不佳,曾一度还戴过“ST”的帽子。由于多年的股东利益拉锯战,企业一直无暇顾及自身经营和战略发展。年初,重组安徽德昌药业失败,成为其7年内第七次重组失手。之所以要悉数这样一家刚易主的企业,主要想抛出三个问题:资产证券化究竟会带来什么?中药企业的利润牛究竟该“拴”在哪?未来中药企业的价值核心在哪?这需要企业冷静思考,并提出有质量的解决方案。梳理这两年中药类上市公司的财报,形势紧迫,亟待破局。 

分化:马太效应明显

根据今年最新的财报,再回头看上市公司最初的招股说明书,有个现象在中药行业较明显:为资产证券化,通过营收、低比例坏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等会计方法“粉饰”业绩的情况是存在的;此外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短期借款远高于行业水平。上市后,投资者要求盈利或套现出场,而药企本身又面临运营压力,盈利能力出现很大分化。

一方面,部分企业举步维艰。翻看60多家中药企业财报,有20家企业净利润下降,占比近30%,最大跌幅为神州易桥的-400%。为何会有这么多企业净利润下降?从公告解释中发现,政策影响、行业监管、原材料价格上涨、营销成本上升等原因被频繁提及。香雪制药去年是上市后首次出现亏损。“我认为,从发展逻辑来看,自上市以来该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是其研发投入的2~3倍,靠高销售费用拉动单品已然褪色。”某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程雪祥告诉记者,其业务结构这两年医药贸易和中药材营收占比高了很多。

从上述案例来看,如何做好风控,并获得更大利润?两票制等政策使得企业销售费用增加,人工成本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拉高了经营成本。

一方面,强者更强,有40多家中药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由于治疗性产品尤其是创新药得到政策扶持,而辅助性产品受到抑制,有独家产品或创新产品的中药企业均呈现出不同水平的上涨。

先看市值超千亿的康美药业,去年营收264.8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超出行业近10个百分点;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22.8%;与五年前比,营收和利润均实现翻倍增长。同样,云南白药2013年营收158亿元,实现净利润23.2亿元;2017年营收243.2亿元,同比增长8.50%;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7.7%,增长稳定。同仁堂去年营收134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9.0%,五年前营收87.2亿元,同比增长15.9%。北京同仁堂OTC部总经理王泓涛表示,“老字号企业品牌优势突出,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极具稀缺性,主力品种提价潜力较大,潜力品种获利能力提高。”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中药类企业长期分化将会越来越明显。 

创新:强主业补两翼

更值得正视的是,医药工业产值增速与利润增速向悖离的现象仍在持续。对此,诸多企业尝试转型,如天士力在化药、生物药方面进行布局,更多地转向大健康领域,还有的向下游延伸,如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

其中也出现了新亮点:以天士力为例,现代中药营收53.7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丹参滴丸营收约30亿元,化药营收13.5亿元,生物药板块受普佑克带动,营收近1亿元,同比增长161.5%。再看步长制药,去年净利润虽下降超7%,主力产品丹红注射液销售量下跌。但却以中药、小分子化药和生物药作为重点,截至2017年年底,在研产品达到221个;17个重要在研项目中,有3个为化药1类,涉及到肿瘤、血小板聚集等领域。“这类企业有个明显特性值得注意——对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程雪祥说。

记者看到,步长制药和天士力去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5亿元和6.3亿元,这种高强度投入在中药行业少有。通化东宝也是从糖尿病药物、中成药、化药入手,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三成超过营收增速。

除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层出不穷。老字号药企普遍严格把控药材质量和来源。如广誉远建立了人参、鹿茸、枸杞等九大养殖基地;云南白药以产业扶贫形式建立了金铁锁、当归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片仔癀在四川和山西分别建设了麝香药材基地。接受采访的多个专家普遍反映,品牌中药永续增长能力不输创新药。另外,广誉远布局药店管理近3万家,覆盖终端10万家,医院管理终端4000家,2017年终端数量增速超过50%。

综合前述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一是未来中药类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还会增加;二是产业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即以主业单一的常规品种为基础的低市值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日渐减弱,而具有独家品种、在产品结构上形成多元化布局、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则会更具成长性;三是研发将是企业生存的源动力。市值低的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靠费用拉动受到挑战,大型现代化中药企业是研发主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