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本土化创新 破解中国乙肝难题

发布时间:2018-09-26 15:49:48作者:本报记者 贾岩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土化创新 破解中国乙肝难题


“近20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和扩大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是,虽然总量控制住了,存量数字仍然庞大。”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专项交流会暨杰华生物‘乐复能’上市全球发布会”上表示。

正如杨希忠谈到的情况,中国的乙肝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当前由于缺乏足够出色的抗病毒药物,中国依然面临着肝病的挑战。

人种差异与中国乙肝治疗现状

当前,在干扰素时代,无论是派罗欣还是佩乐能,在乙型肝炎治疗中,e抗原血清学转阴率从来不会超过30%。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虽然副作用更低,经过三年或五年的长期治疗,e抗原的血清学转阴率还达不到干扰素的水平。

所以,e抗原30%的转阴率,是当前乙肝治疗药物撞上的一个坚硬的天花板。

对于e抗原转阴率的重要性,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理事长成军教授坦言:“e抗原血清学的转换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比如希腊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病人只占10%,90%的都是e抗原阴性的;但是在中国,有超过40%的慢性乙型肝炎是e抗原阳性,因此在中国强调e抗原的转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e抗原转阴后,紧接着就是表面抗原转阴,免疫抗原的控制,以及肝硬化和肝炎患者显著减少。”

正如成军所言,这是中国乙肝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目前获得了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指南推荐,是首先应该选择的一线药物,但国外的创新药不可能首先考虑中国患者的需求,这也进一步凸显本土创新的重要性。

不过,中国的乙肝问题随着国产创新药的上市有望迎来改观。记者从本次发布会上了解到,全球首创的生物新药“乐复能”(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1类生物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乐复能”的研发得到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立项资助。

杰华生物集团CEO兼总裁、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龙斌表示:“从‘乐复能’Ⅲ期临床数据来看,可以突破瓶颈,大幅提高e抗原血清的转阴率。”

高性价比的国产创新药

目前治疗乙肝药物多数属于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或干扰素类药物,这两类药物治疗1年左右,约30%的病人可以获得抑制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疗效。

刘龙斌透露:“‘乐复能’治疗3个月30%的病人达效,治疗6个月有40%病人达效,治疗9个月约50%病人达效,‘乐复能’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数据显示出优于现有乙肝治疗药物的效果。”

基于“乐复能”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命名其药品通用名为“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不属于现有两类主流抗乙肝药物中的任何一类。

这是30多年来首次出现的第3种类的乙肝治疗药物,也是中国首次在西方国家之前命名的全新生物新药,标志着中国生物新药研究的历史性突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指出:“‘乐复能’的上市,说明我们国家科学家在蛋白质共同技术、蛋白质生物新药创制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价格如何制订备受关注。刘龙斌透露:“我们希望降低我国乙肝治疗的总体费用,现在乙肝治疗需要很多药物相加,效果也不好,总费用还非常高。我看到一个统计资料,几年治疗下来,平均要花上五万到十万元人民币,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乐复能’的治疗时间最长六个月,六个月的费用大约会在五万元以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