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80后”dacomitinib逆袭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8-09-25 12:31:01作者:小V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说:★ 三代TKI结构有何异同?升级换代的关键结构点在哪里? ★ 同为二代TKI,同为“80后”,与afatinib相比,后来者dacomitinib有何不同的特质? ★ 也经历痛苦的失败,dacomitinib如何打赢翻身

抗癌药研发必学案例课

“80后”dacomitinib逆袭的秘密


在免疫治疗数据横飞的肺癌治疗领域,dacomitinib正在为自己酝酿一场惊天逆袭,博出的亮点是OS(总生存期)。dacomitinib早在两个月前就放出话——OS数据呈阳性结果,ARCHER1050的OS结果将在今年的ASCO上公布。

一年前,dacomitinib一线治疗NSCLC所展示出的14.7个月的PFS(无进展生存期),不仅在数值上完爆一代TKI,也让同一阶层的afatinib黯然神伤、无地自容,甚至让横刀立马的EGFR-TKI传奇osimertinib也虎躯一震。

“80后”afatinib兴衰史

更像“70后”的二代TKI

说到dacomitinib,就得先聊聊afatinib。毕竟在dacomitinib之前默默生长的岁月里,afatinib一直头顶着二代TKI的光环,冲锋陷阵在肺癌靶向治疗的最前线。硝烟飘散的同时,afatinib承受了太多挑战、攻讦、甚至是质疑。

时间推回到2016年ESMO,那届会议上,KEYNOTE-024大放异彩,免疫治疗首次跻身肺癌一线行列。几家欢喜几家愁,和Keytruda获得的惊叹声一起飘荡在哥本哈根寒风中的,除了Opdivo的失落,还有afatinib的Lux-Lung7总生存的阴性结果。在更聚焦眼球的Opdivo的checkmate-026结果的陪衬下,人们暂时忘记了afatinib的落寞。

再往前推一年,2015年ESMO-ASIA中,afatinib首次公布PFS数据(afatinib vs gefitinib:11个月对10.9个月)。再怎么强调P值的显著性意义和0.73的HR,甚至被反复提及的TTF(治疗失败时间)差异,也难以化解人们对OS无差别的忧虑。

afatinib不是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过去。

一代TKI(gefitinib/elrotinib/icotinib)在应用9~13个月后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耐药,对于耐药机制的研究催生出被称作二代TKI代表的afatinib。

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正是因为一代TKI的“可逆性”,导致TKI药物与酪氨酸激酶结合域之间的不稳定结合,而可逆与否的关键,就在于TKI药物中是否存在可与激酶结构中的结合位点共价结合的化学键,也就是共价键(双键),激酶结合域中与它共价结合的位点是C797。

众所周知,酪氨酸激酶结合域,就是一个多肽折叠形成的“钥匙孔”,里面每一个凹凸和棱角都会影响整个孔径的结构,进而影响与药物的结合力。一代TKI之所以可以起效,就是因为可以与ATP竞争性地占据这个孔径;也是因为它的分子式中不含有共价键,所以当ATP的浓度增高,或是其本身所赖以结合的氢键的化学力减弱,都会使其从结合位点脱落,ATP重新占领孔径。因此,如何打造一把不会轻易脱落的钥匙,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看到,afatinib和gefitinib的主环结构基本是一致的,差别主要在侧链双键的有无。看似简单,但afatinib的筛选历经了上千个大小基团的排列组合才最终确定。大家都寄望于这个划时代的设计,有望进一步改善肺癌一线治疗的PFS,而Lux-lung3&6这两项研究的结果,也印证了人们的期望,特别是19del的腺癌亚组,两个研究的OS分别达到了33.3个月和31.4个月,对照的标准化疗组仅为21.1个月和18.4个月。

afatinib对于OS的延长,除了共价键的设计,还部分归因于它可以和ERBB家族中的多个受体结合,也就是经常提到的pan-HER受体抑制剂。具体来说,afatinib可抑制ERBB1(EGFR)、ERBB2(HER2)和ERBB4。也就是说,afatinib这把钥匙可以插入多个锁孔。

单就EGFR这个锁孔来讲,afatinib不仅能够解决常规的19del和21L858R的突变,对于一些罕见突变(G719X、L861Q、S768I等),afatinib相对于一代TKI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点在多个研究中均得到证实。基于此,2018年1月18日,美国FDA就这三种突变批准了afatinib的新适应症。

不可忽略的是,Afatinib和T790M突变的EGFR也有结合力,只不过锁孔内部的空间因790位点的突变缩窄得厉害,afatinib抑制效果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afatinib对于ERBB家族受体的广泛抑制,也导致了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以皮疹和腹泻最为突出,严重时治疗不得不中断甚至永久停用。

作为变革时代的产物,afatinib承载了世人很多的期望,但因为先天不足,导致优势和劣势两两相抵。

“85后”dacomitinib后来居上

更像“90后”的二代TKI

面对这种局面,后来者都会苦思冥想应对策略,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和空间。dacomtinib和“85后”采用的都是这个策略。

对于dacomitinib,相信在ARCHER1050之前,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因为在1050之前,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不令人满意。

对比可知,dacomitinib和afatinib的差别更是微小,双键的位置都没有变化,区别仅在于母环侧链和长链终端的结构。也许正是这两处不同所导致的空间构象的差别,最终影响了同一部位共价键的结合效率。简单点说,dacomitinib在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共价键的能力,使其不易脱落。所谓主体结构不变,是相对于三代TKI来说的,因为无论是Osimertinib,还是国产的Avitinib,喹唑啉母环的结构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分别是嘧啶环和吡咯并嘧啶环。

在2017ASCO之前,dacomitinib也被看作是“失落的一代”。最早的三个Ⅰ期研究(ARCHER1001\1003\1005)确定45mg每日剂量,在多种族人群中展现出和一代TKI类似的疗效,还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皮肤和胃肠道毒性;随后的两个Ⅱ期单臂研究(ARCHER1002/1017)显示,在EGFR敏感突变的初治患者中,ORR可达75.6%,PFS为11.5个月。另外一个Ⅱ期研究ARCHER1028,对比dacomitinib和erlotinib二线治疗晚期NSCLC,结果显示:ORR 17% vs 5.3%, PFS: 2.86 vs 1.91个月。在afatinib的“掩护”下,dacomitinib 就这样带着微笑默默地生长着,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后来,意外终于发生了。

对比dacomitinib和erlotinib在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NSCLC的Ⅲ期研究ARCHER1009没有达到首要研究终点PFS;之后,另外一项对比dacomitinib和erlotinib在非选择人群中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NSCLC的BR26研究同样报出阴性结果。上述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对于非选择人群,EGFR-TKI的疗效始终是有限的。

卧薪尝胆之后,ARCHER1050研究终于出现,并最终以14.7 vs 9.2个月的PFS数据,显示出dacomitinib在EGFR敏感突变人群中的巨大优势,气势直逼三代TKI的osimertinib。

人们自然会想,同样是二代TKI,结构类似,为什么会在一线治疗上显示出如此明显的差异?

首先来看1050的研究设计。入组标准不仅包括EGFR敏感突变,还没有纳入脑转移的情况。众所周知,出现脑转移后,NSCLC患者的预期生存会显著缩短,而至于dacomitinib是否会在脑转移的患者中起效,只有等到后续的研究数据报道了。相比之下,FLAURA研究中,Osimertinib可以改善脑转移患者的确凿证据,似乎更符合真实世界的治疗模式。

其次,HER-2突变的患者在两组人群中的比例并未报道,尽管这部分患者在总体人群中的占比不高,但作为广泛靶点的药物,dacomitinib所起到的作用似乎还是不应忽视。

第三,两组人群一线治疗后的耐药模式尚不清楚。

前面提到,dacomitinib对于T790M的患者同样有效。也就是说,作为“85后”,dacomitinib相比于afatinib更具有“90后”osimertinib的潜质。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理解能力,同为“80后”的两类人群,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换个角度看,虽然dacomitinib的形状不像osimertinib那样适应T790M突变后的锁孔,但因为更强的双键结合力,dacomitinib依旧可以在部分T790M的激酶结合域中保持稳定不脱落,达到抑制和拮抗ATP的效用。

结语<<<

都是“80后”,afatinib更像是“70后”,而dacomitinib和“90后”更贴近。相信在不久之后的ASCO上,dacomitinib借PFS之利,定会刮起一阵不小的逆袭风暴。大家不妨猜一猜:ARCHER1050的OS能达到多少?HR呢?

不管是一代、二代还是三代,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每一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化疗到靶向,再从靶向到免疫治疗,既然是大势所趋,那么最重要的就不是比较,而是留下自己的声音。相信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为每一代在擅长的领域留下合适的位置,不断整合,达成最佳的模式。

TIM图片20180925123230.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