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最打动人心的企业 卖的不是更好而是不同

发布时间:2018-09-21 18:49:02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打动人心的企业

卖的不是更好而是不同


这两天,太平洋东岸掀起一股“海啸”让医械行业心跳加速:全球医械排名第七的史赛克拟收购全球医械排名第十四的波士顿科学。这桩并购案之所以惹人眼球,是因为史赛克2017年营收做到124.4亿美元,而波士顿科学2017年的营收则有90.5亿美元,名副其实的“巨头吃巨头”,并将创造出一个估值超过1100亿美元的医疗设备巨头。

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以及进口医械快速入华,在高质量发展需求下,国内医械企业不得不加速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日前,上海远心医疗的单道心电记录仪拿到首个医械注册人制度试点批准上市的注册证。从受理至准予上市仅用时26个工作日。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换挡步入快车道,出现独角兽,甚至是医械巨头。

创新能量在汇聚

医械科技进步极大地推进了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是防治重大疾病的重要基础、优化健康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国医械产业由小到大。“我认为,国产医械要真正出头,就必须破解一批现实‘卡脖子’的重大技术瓶颈,实现主要医械国产化;在核心技术上有独创功夫,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逐步掌握医械领域发展的战略主动。加速培育民族品牌,还需强化创新环境建设。”林峰作为行业专家,最近主抓医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试点工作。

林峰告诉记者:“实现医械产品的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解绑,单道心电记录仪拿到首张上市许可持有人注册证,这只能算一个非典型性案例,该产品属集团内子公司间的相互协作,地址同在浦东新区,且是已上市产品的委托生产,但它的突破性在于形成质量委托协议,完成注册体系核查,打通产品质量保险,形成首张试点产品注册证。”

从创新角度讲,供体活力不足、受体需求不足、媒介连接效率低下是眼下医械创新的症结所在。记者了解到,眼下真正迈开步的是美敦力公司,其注册地在自贸区,手术动力系统已向中国监管部门申请二类医械进口注册。产品主机、踏板则在捷普(上海)生产,配件在美国生产,产品出境后再入关,以进口产品的形式供应中国市场。过去价格高、周期长,影响可及性。正是两家非关联企业的强强联合,跨行政区,主机与配件委托生产实现本地生产,境内注册缩短了产品链。“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给予企业选择权,发挥创新要素的市场配置,开放、拓展、延伸委托区,这是创新的基石。”林峰说。

核心技术产业化

目前我国医械市场持续扩大,据预测,2020年将超过7000亿元,并保持10%以上的增幅。我国中低端医械市场快速扩张,早筛技术、3D打印和机器人等新技术快速渗透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精准医疗逐渐由概念走向成熟,这是一个不可限量的空间。

深圳迈瑞生物正扛起创新的大旗,据其刚披露的IPO招股书,公司去年营收11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0.3亿元增长23%;净利润2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迈瑞的快速发展,在于通过并购建立起的技术优势,通过代理销售+自主研发+国际化+国内国际并购的发展模式构建起在监护、超声和检验领域的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克戎分析,联影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中96环超清高速PET-CT以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双重突破填补了国际空白;首台动态多极3.0T磁共振成就中国首创。联影每年保持18%左右的研发投入,创新就是生产力。

这层逻辑通了,就不难理解史赛克收购波士顿科学竞争力的叠加。这也印证了在《成为独角兽》这本书里戴夫.彼得森的描述:“最打动人心的企业卖的不是更好而是不同,这种不同叫颠覆、叫创新。”

“国家加快高端医械产业化及应用,如实现PET-MRI、超声内窥镜等创新设备的产业化;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创新设备产业化;推动全降解冠脉支架、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等创新植入介入产品的产业化。比如乐普医疗在无载体药物支架上构建了强劲的技术优势,这类企业均有实力成为未来独角兽。”林峰判断。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