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净化健康教育线上传播“空气”

发布时间:2018-09-20 17:42:55作者:本报记者 贾岩来源:医药经济报

“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家鼓励加大健康传播供给和内容规范,尤其是加大精准传播力度,为人民群众带来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信息。”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在此前召开的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如是说。

据悉,多家互联网巨头在医药资讯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引起了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下沉基本完成,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集中,对于获取信息的把控程度却在下降。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医药领域,中立的医学科普尤其缺乏。

健康教育防止“三化”

医学健康知识的科普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抓手。企鹅智酷调查报告显示,39%的用户在患病时会先自行网上搜索。同时,信息繁杂、专业知识看不懂、医疗广告分不清这三大问题是公众面对互联网医学科普的最大困扰。

借助互联网进行健康科普的平台也层出不穷,但效果同样差强人意。一方面,内容运营者多为非专业人士,以浏览量为导向的内容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一些平台以流量为驱动,内容筛选动力不足,伪科学、软营销等信息鉴别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健康教育出现娱乐化、临床化和商业化倾向的“三化”问题。健康传播需要专业知识,但在互联网时代,健康知识鱼龙混杂,甚至成为秀场,在公众整体健康素养不高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误导。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指出,优质的内容需要有效的传播方式。“作为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我经常开展科普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要通过文字、图片、影音、互动等丰富形式、渠道和内容展示,将艰涩难懂的医疗专业知识,转化为能被大众所理解的内容。这种方式打破了大众在专业术语和学术文件理解上的障碍,让医疗健康知识一目了然。”

海外科普内容

不能直接“拿来主义”

腾讯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中心负责人张猛介绍道,在科普内容的质量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医生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不仅是专业,语言风格也比较亲民,把专业知识以老百姓都能够明白的角度和方式来讲述。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陈波举例说,医疗科普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防。吸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在西方世界得到了普及,上世纪50年代,美国平均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吸10支香烟。而当时医学上已经证明了吸烟和肺癌之间有相关性。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卫生局召集各路专家,发布了针对于公众的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科普;70年代开始,美国的香烟人均消费量才开始下降;至80年代,美国的诊断率开始下降;至90年代,该国的肺癌死亡率开始下降。

张猛坦言:“海外的科普内容不能直接‘拿来主义’,特别是医疗,与本地化的结合非常深。”陈波介绍,在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方面,日本经验值得借鉴。“早在2008-2009年,日本厚生省联合许多非政府组织,共同开展针对公众的临床试验科普宣传,他们在报纸杂志、地铁、飞机场、网络渠道投放了密集的广告,让大家知道什么是临床试验。2008年他们做了一个调研,40%的日本人不知道什么是临床试验,到2011年,只有13%的人不知道,公众对于临床试验的认知有显著提升,为该国医药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