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有机食品概念莫“投机”

发布时间:2018-09-20 16:20:57作者:廖海金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年来,有机食品以安全、健康、营养的形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出现在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且价格不菲。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普通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辨认产品是否真为有机食品。许多超市所谓的有机食品是否真能达到有机产品标准,还得打个问号。”

何谓有机产品?根据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2011)的规定,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该标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不难看出,有机食品并非普通食品,是否“有机”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才能冠以“有机认证”。根据市场规律,经过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的食品,肯定质高价高。但是,一些商家为了逐利,打起了“概念牌”,导致市场上很多自称有机的杂粮、蔬菜等农产品没有经过认证;或者种植基地经过了有机认证,但包装、加工等环节没有获得认证。如此,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产品”。

事实上,真正的有机认证,要实地考察食品是否按照认证体系生产,产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是否合乎认证要求,还要进行实地检查评估,必要时派检查员对土壤、产品抽样,由申请人将样品送指定的质检机构检测。

有机认证存在一定的公信力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机认证属商业操作,由第三方认证公司收费执行,企业规模成为认证的决定因素。认证过程带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很难确保认证的公正与客观。而网上的所谓“有机食品认证服务”,宣称可以代理认证,并承诺可确保“一次通过”,也让人们对认证的公信力产生怀疑。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只需很少一部分产品得到认证后,所有产品都可贴上有机牌,这种操作在业界并不少见。

让有机产品“真有机”,不能仅依赖消费者的火眼金睛,更需要监管部门“真给力”。一方面,落实标准要严,对有机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动态管控,对不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进行生产的,坚决予以退出,把好第一道关口。另一方面,建立有机产品的监管联动机制。有机食品进入市场后,工商、农业、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需通力合作,加强市场动态监管,严厉查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对流通领域、销售领域,不仅要开展经常性认证符合性检查,更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风险监测,并公之于众,最大程度地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

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把好认证关,维护有机食品市场秩序,避免不良商贩借此忽悠消费者。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认证本身不变成商品。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国外的做法。在西方,认证机构是独立于商家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政府仅仅负责制定和推广产品质量标准,主要负责监管。这种第三方论证机制,避免了利益纠葛,保障了认证的公正性。试想,如果认证机构不遵守诚信规则就会被市场淘汰,谁还敢唯利是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