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大医保时代中的药价、招标与采购(下)

发布时间:2018-09-20 16:08:33作者:董鹏 黄升霞 刘立军来源:医药经济报

加快行业转型,促进药企升级

过去,很多地方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际上是“只招标、不采购”,只能称之为“药品集中招标”。现在医保支付改革加快,单病种付费与DRG(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随之推进,如果医保支付改革能够顺利进行,药企又将迎来大洗牌。

可以想见,医保在未来药品、医疗服务定价以及采购价格等方面的地位将是强势的,医保局将成为“大支付方”和“超级采购方”。与此同时,也对新成立机构的议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无论机构如何改革,事还是事,下一步,医药支付标准将成为关键的药价及耗材价谈判杠杆。过去省级药品及耗材招标采购平台的垄断性地位和定价者角色,要么在机构改革行政职能转变中被逐步弱化,要么转型为第三方服务平台,在竞争中求发展。

国内同品种产品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但中标数量有限、医保目录有限,此消彼长,一定会有部分药企被大浪淘沙淘掉,也会有药企借此异军突起,格局变大,越做越强。未来,在药品及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上,出身、规模、风格可以是多样化的,省级集采平台、药交所、跨区域采购联盟亦或是医联体自用自采,只要单价符合医保支付标准,招标采购过程公开透明,符合规则,都有依法依规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谁采得好,就让谁来采。”最终付费者制定谈判规则、监管价格区间,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厘清逻辑,调和各方关系


“三医联动”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方式,此次以医保为改革杠杆启动“三医联动”尚需具体分析,厘清政策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之间的逻辑关系。  

1.科学配置资源问题

支付价能否控制住医疗机构开药、开检查单的手,能否有效降低民众医药费用值得深思。特别是同质化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还必须有利润空间。建议国家层面以立法形式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和医疗资源配置要求的投入政策,可根据东、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各级财政相应补助比例,建立分类考核机制,树立改革助力发展的导向。同时建立强有力的问责追责机制和奖励机制,引导各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2.如何让所有利益方满意

医改要让所有利益方满意,不仅是医疗机构,更要国家和民众满意、放心,让医药企业能够共同参与。不应只是从理论角度感知医改,更应在实践中广泛听取相关行业、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呼声,真实了解现阶段民众“看病难”“看病贵”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让医改为民众带来医疗新风,促进科技发展进步,用更加专业化的精神推进新医改进程。

3.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各地招采价格相互参照,但各地医疗水平、用药水平和经济水平均有不同。福建的药品结构能否满足北、上、广和江浙等地区的需要?从规划层面看,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从改革层面看,需要更大的勇气与智慧闯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加快实现医疗供给与效应的最大化以及风险、代价的最小化。切实真刀猛药地解决医疗卫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4.推进深层次制度改革

新职能机构的组建不是原有职能的简单加总与集中,需要在充分厘清政府、社会、市场的边界基础上重新确立。

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和边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作用;二是打破行政垄断,实现医疗服务领域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同时推动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市场化;三是打破社会医疗保险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允许商业保险公司与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竞争,实现“公私合作”;四是新组建的医保局虽然实现了医保相关职能的集中,但更需要考虑建立健全制衡机制,破解“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局面。同时,我们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局限于机构的分合与职能划分,更应该是如何建立对权力的外部约束与制衡机制。

总之,新格局下,医保局需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掌控作用,强化监管治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推进医保智能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医药价格、招标、采购等大数据分析与运用。建立医保实名制绑定与医疗诊间结算,全方位强化医保控制,多部门联动打击医保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净化医保运行环境。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