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2017进出口额再创新高

发布时间:2018-09-19 19:11:53作者:中国医保商会 朱仁宗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7进出口额再创新高

经过两年调整后重现较快增长局面,原料药进出口额达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4%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状况明显回暖,我国经济好于预期,原料药产品进出口贸易在经过两年的调整后重现较快增长局面,进出口额再创新高,达到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4%。

不过,相对而言,原料药进出口贸易活力仍弱于西药制剂和生化药,增幅差距有3~5个百分点,这也使其在西药贸易中的占比继续萎缩至54.5%,占比已较2010年时减少了16%。附加值较高的西药制剂和生化药产品进出口额则常年保持较快增长,在西药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反映出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果。

全年来看,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表现惯性较差外,其余月份原料药进出口额均超过30亿美元,同比增幅均在6%以上。尤其最后4个月进出口额增幅明显加快,平均同比增长率超过20%,大有年末冲刺之势,这与去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显著好于预期,下半年贸易预期需求旺盛有关。

出口量价齐升

2017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好局面:出口数量达到896.15万吨,继续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33%;出口均价触底反弹,同比上涨4.96%,相较去年价格有所修复;在两者的叠加作用下,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3.71%,达到291.17亿美元。

在整体形势向好的环境下,大部分原料药细分类别出口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大宗原料药如维生素类、氨基酸类、氨基糖苷类、解热镇痛类等出口额同比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维生素类一枝独秀,出口额同比增长46%,出口数量和均价分别同比增长14%和28%,包括VA、VB1、VC、VD等具体品种出口均增长了40%以上;氨基酸类原料药中的苏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等具体品种出口额同比增幅也在40%以上;氨基糖苷类原料药中链霉素出口额实现了83%的增长,而庆大霉素出口额则出现了3%的减少;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主要出口品种扑热息痛、布洛芬、安乃近等也均有5%~14%的同比增幅。

青霉素类、激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大宗原料药品类出口同比增幅较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部分品类如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受出口数量减少影响,出口额出现一定程度减少。

出口市场稳定

我国原料药出口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亚洲、欧洲、北美洲依然是前三大出口市场,占比分别达到46%、27.9%和14.5%。对亚洲出口的原料药达到468.22万吨,货值13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出口均价比全部市场出口均价低12%,说明我对亚洲市场出口原料药以低价产品为主,价格是我竞争当地市场的优势之一。

对欧洲出口原料药186.89万吨,货值8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9%,出口均价高于全部市场出口均价34%,其中对欧盟国家的原料药出口均价更是高出49%。对北美洲出口原料药83.62万吨,货值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1%,出口均价高于全部市场出口均价55%。对欧洲和北美洲出口的原料药均价较高,说明当地市场更关注高质量标准、高附加值的原料药。

2017年,我国原料药共出口到195个国家和地区。在对我原料药领域频繁发起贸易摩擦案件,并加大对我原料药企业现场检查的背景下,印度仍领跑我国原料药出口目的国榜单,全年输入我原料药4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2%,并表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说明印度虽有振兴本国原料药制造业的雄心,但短期内尚无法摆脱从我国大量进口原料药的处境。

美国保持在榜单次席位置,全年进口我国原料药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84%,取得了我国原料药出口目的国榜单前十强中最高增长率,这与2017年美国解除了对我国一些原料药企业的进口禁令有关,维生素类、氨基酸类、麻醉用药等原料药出口均取得了超过40%的迅猛增长。

日本、韩国、德国、荷兰分别凭借我对其原料药出口额10%~15%不等的同比增长率稳居榜单3~6名,意大利、西班牙也继续跻身榜单前十强之列。

随着巴西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巴西对原料药的进口需求越来越大,2017年我对其原料药出口额同比增长率高达23.11%,助其跃居我原料药出口目的国榜单第七位,对其维生素类、氨基酸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出口均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

前十强占据了我国原料药出口额的61%,出口集中度较高。

出口企业集中度低

2017年,我国共有11000家企业经营原料药出口业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7家,经营企业家数已经连续4年保持增长,增加部分主要由民营企业所贡献。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原料药出口的主力军,一直保持较强的出口活力,2017年合计出口额为18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72%,占比升至62%,企业家数增加了698家;国有企业原料药出口额近年来持续减少,2017年则有所增长,当年出口额37.76亿美元,同比增长7.57%,占比收缩至13%;三资企业也有所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7.8%,占比收缩至25%。

石药集团、普洛药业、华海药业、创诺医药、联邦制药、浙江医药、亿帆医药、江西天新、浙江化工、新华制药十家国内原料药龙头企业位居我国原料药出口企业榜单前十强,累计出口额24.02亿美元,占比8.25%;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已达32家,超5000万美元的已达107家,累计占比分别达18.89%和36.68%。

不过,相比我国已达1.1万家的原料药出口企业而言,出口企业集中度仍然较低,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既包括原来只供应国内市场或只通过贸易商出口原料药的生产企业,也包括开始多领域经营的贸易商,为我国原料药出口增添了新力量,但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和挑战。

心血管类进口大增

2017年,我国进口原料药产品169.76万吨,同比增长11.43%,货值8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同期进口均价只小幅上涨了2.57%。进口的增长一方面受国内医药市场增长影响,另一方面源于国内环保压力下部分自产的原料药转向国际采购。

维生素类、头孢菌素类、心血管系统类等进口量较大的原料药进口增速也较快,进口数量均增长超过30%,确保了进口金额分别增长12%、15%和362%,后者增幅数字较大源于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卡波糖进口大增;大环内酯类、磺胺类、青霉素类、麻醉用药等进口金额不大的原料药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介于32%~225%;还有部分原料药如氨基酸类、激素类、四环素类、解热镇痛类等出现了进口额减少,降幅在10%~30%。

2017年,我国进口的原料药产品仍然主要来自欧亚两洲,进口金额分别为44.46亿美元和31.1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0.22%和16.13%,合计占据我国原料药总进口量的87%。

从具体国别来看,爱尔兰以10.64亿美元的出口额和36.5%的同比增幅一跃成为我原料药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国,其增长主要靠心血管类和抗感染类原料药所贡献;日本和美国对我出口原料药也分别超过10亿美元,分列我原料药进口来源国榜单第二、三位。

2017年,我国从事原料药进口业务的企业家数增加172家至6469家。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三资企业,达到3076家,但进口业绩仍只占到我国原料药进口总额的21%,科园信海、扬子江等企业进口业绩突出。

3037家三资企业经营了我国原料药进口总额的72%,同比增长14.5%,辉瑞、通用电气、施贵宝、阿斯利康、罗氏、拜耳、德固赛、默克、卫材、施维雅等跨国企业仍继续在我国原料药进口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

TIM图片20180919190726.jpg

TIM图片20180919190733.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