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利好仿制药 鼓励创新药

发布时间:2018-09-19 17:31:39作者:刘谦来源:医药经济报

5月,我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外企还没来得及庆祝,倒是让恒瑞和复星医药等本土药企股价大跌了。抗癌药零关税政策上月就公布了,完全不是意外。况且进口药的关税本来就只有4%,每年不到200亿元进口额,算算免掉的总关税也就10亿元人民币,股市的反应真是看不懂。

市场两级分化

其实,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受益最大的是创新药,无论是外国或者本土研发的产品。短期也许会对本土药企新药竞争力有一点影响,但直接跟国际一流新药较量只会快速提高本土新药研发能力。从汽车到手机,从金融到零售,开放度越大的产业,本土企业竞争力反而越强,反之则越弱。从这个角度看,笔者认为,这是对本土药企创新药的利好,恒瑞、复星在股市受委屈了!

此前鼓励仿制药的政策鼓励的是对过专利期的原研药替代,本质上也是跟国际模式接轨,杜绝药企躺在20年前的研发成果上吃掉医保有限的家底,跟鼓励创新药是一辆车上的前后驱动,完全不冲突。

本轮“药改”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招招见血,直击行业多年积弊,而且说到做到,比行业最乐观的预计还要超前。

不难预见,这两批政策之后,外资和本土药企会出现剧烈分化:非专利产品质量和价格都趋于一致,最后由十几家到几十家擅长平衡成本和质量的药企瓜分仿制药市场,成为由医保买单基层和慢病市场的用药主导,由医保局进行“带量采购,医生按通用名处方”。这些药企赚20%~30%的毛利,因为订单巨大,不再有医院团队或者代理商的推广费用,企业还有不错的生产动力。

另一块更有看点的是专利创新药,本土和外资药企靠产品竞争,医保根据国家药品谈判部分买单,专业的学术营销方式成为主流,高风险的新药研发也给企业带来80%~95%的毛利。

新药增量在哪

从目前的创新药研发情况来看,制约新药上市回报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医保支付能力。在医保基金无法大幅扩容的情况下,新药的销售增量几乎等于非专利药降价和辅助药退出带来的空间。

非专利药降价除了招标办的持续压力,另一个核心手段就是仿制品一致性评价(GQCE)。一致性评价因为生产、试验和支付的复杂性,必将成为医药行业关注、争议和角力的焦点。

在通过评价的仿制药还不多时,医保支付可能还是遵循现在的实际药价同比例报销办法。等明年289个基药品种完成评价,按通用名统一支付价就可能来临。

这个时间正好又叠加上新药成批上市时段,到时的医药行业就会面目全非。大家并非没有看到这个趋势,只是低估了趋势来临的时间和政策执行力度。如果药企没有提前2~3年做好产品线和业务模式全面调整,就只能被动应付,单纯裁员或者缩小业务规模。

不过,同行们也不要对职业前景压力太大,医药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医生开药和患者用药都是刚性的,而且只会升级无法降级。你要做的就是hold住,别在行业再次爆发之前被淘汰出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